《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原文赏析

  • shǐ
    使
    è
    zhōu
    xiàn
    yáng
    guǎn
    huái
    怀
    jiù
  • [
    táng
    dài
    ]
    liú
    cháng
    qīng
  • duō
    cán
    ēn
    weì
    bào
    gǎn
    wèn
    cháng
  • wàn
    tōng
    qiū
    yàn
    qiān
    fēng
    gòng
    yáng
  • jiù
    yóu
    chéng
    yuǎn
    dào
    gēng
    weí
    xiāng
  • cǎo
    lòu
    shēn
    shān
    cháo
    cháo
    luò
    shàng

原文: 多惭恩未报,敢问路何长。
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
旧游成远道,此去更违乡。
草露深山里,朝朝落客裳。


相关标签:孤独忧愁愤慨

赏析

刘长卿的《送鄂州李使君》是一首描写诗人赴任途中感慨万千的诗作。诗人在诗中通过描写旅途的风景和自己的心情,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对宦途坎坷的感慨。

首联以御命赴任为开端,诗人自谦“多惭恩未报”,暗示自己对朝廷的恩德心存感激,但也意味着自己未能尽忠职守。接着,诗人问道“敢问路何长”,表面上是在询问路途的长短,实际上寄托了对人生道路的探索和追问。

第二联描写了次岘阳馆所见之景。诗人用“万里通秋雁”一句表达了自己多年来在宦海中飘泊的感受,而“千峰共夕阳”一句则透露出旅途孤寂,只能与大自然共赏夕阳的心情。这里的描写既反映了诗人的劳顿和孤独,也暗示了他对仕途坎坷的感慨。

第三联提到了题目中的“怀旧居”,虽然诗中没有具体交代旧居的情况,但可以看出诗人对离家乡和旧居越来越远的感慨。这一联加强了首联中“路何长”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离乡背井的思念之情。

末联回应了首联的“路何长”,重点描写了旅途的风霜劳顿。虽然诗人所说的是旅途的辛苦,但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过去宦途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的情感主线就是“敢问路何长”,诗人在其中融注了一个有吏干而敢于刚而犯上的正直知识分子的忧虑和愤慨。

刘长卿以“五言长城”自诩,尤擅长五律。这首诗运用了贴切精工、凝炼自然、清秀淡雅而又谐美流畅的语言来描写景物和抒发情感。诗中的感情真挚动人,风格上则工秀邃密而又委婉多讽。正如卢文弓召在《刘随州文集题辞》中所说,刘诗“含情悱恻,吐辞委婉,情缠绵而不断,味涵咏而愈旨”。

总的来说,刘长卿的《送鄂州李使君》通过描写旅途的风景和自己的心情,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对宦途坎坷的感慨。诗人的情感真挚动人,语言优美流畅,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正直知识分子的忧虑和愤慨。这首诗是刘长卿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赏析详情»

五代诗人刘长卿的照片
刘长卿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出生于宣城(今属安徽),是唐代著名诗人。后来他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成为当地的郡望。在唐玄宗天宝年间,他考中了进士。在肃宗至德中,他担任官监察御史,后来又被任命为苏州长洲县尉。在代宗大历中,他担任转运使判官,之后又被任命为淮西、鄂岳转运留后。然而,他因为直率而得罪了上级,两次被贬谪。在德宗建中年间,他最终担任随州刺史,因此被世人称为刘随州。刘长卿的诗才卓越,作品充满了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描绘,被誉为唐代诗坛的佳作。他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被广泛传颂。

猜您喜欢

代边将有怀

唐代 刘长卿

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

喜李翰自越至

唐代 刘长卿

南浮沧海上,万里到吴台。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
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羡尔无羁束,沙鸥独不猜。

齐一和尚影堂

唐代 刘长卿

一公住世忘世纷,暂来复去谁能分。身寄虚空如过客,
心将生灭是浮云。萧散浮云往不还,凄凉遗教殁仍传。
旧地愁看双树在,空堂只是一灯悬。一灯长照恒河沙,
双树犹落诸天花。天花寂寂香深殿,苔藓苍苍閟虚院。
昔余精念访禅扉,常接微言清道机。今来寂寞无所得,
唯共门人泪满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