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原文赏析

  • mèng
    lìng
    ·
    xiān
    yuè
    huáng
    hūn
    tíng
    yuàn
  • [
    qīng
    dài
    ]
    lán
    xìng
  • xiān
    yuè
    huáng
    hūn
    tíng
    yuàn
    fān
    jiào
    zuì
    qiǎn
  • zhī
    fǒu
    rén
    xīn
    jiù
    hèn
    xīn
    huān
    xiāng
    bàn
  • shuí
    jiàn
    shuí
    jiàn
    shān
    zhěn
    leì
    hén
    hóng
    xuàn

原文: 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
知否那人心?旧恨新欢相半。
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


相关标签:爱情愁苦如梦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黄昏时的庭院,纤月当空,两人情话绵绵,醉意也渐渐消减。现在,情人已长久未来相会,不知那人心,是真情?还是假意?旧恨新欢,旧情新怨,交织在一起,说不清,理还乱。有谁能见到我忧伤思念,长夜难眠,脸上红泪涟涟,浸湿了珊瑚枕函。

注释:
纤:细小。
语密:缠绵的情话。
翻:反,却。
珊(shān)枕:珊瑚色的枕头,即红色的枕头。
泫(xuàn):流泪。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纤(xiān):细小。
语密(yǔ mì):缠绵的情话。
翻:反,却。
珊(shān)枕:珊瑚色的枕头,即红色的枕头。
泫(xuàn):流泪。

注释:
纤:细小。
语密:缠绵的情话。
翻:反,却。
珊(shān)枕:珊瑚色的枕头,即红色的枕头。
泫(xuàn):流泪。 《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是清代文学家纳兰性德的字,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苦难和挫折,这也成为了他创作的背景。

首先,纳兰性德的职业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压力。他曾任职于清朝官府,但由于政治斗争和官场的险恶,他多次被贬谪和调离原职。这种不公平的待遇让他感到无奈和苦闷,他对职业的失望和不满逐渐积累,使他陷入了深深的苦海之中。

其次,纳兰性德痛失爱妻也是他创作背景的重要因素。他与妻子的感情非常深厚,但不幸的是,妻子在年轻时就去世了。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陷入了极度的悲伤和孤独之中。失去了爱人的纳兰性德感到生活失去了意义,他开始怨天尤人,无法释放内心的痛苦。

在这种困境中,纳兰性德找到了写作的出路。他将所有的愁苦都寄托于笔端,通过写词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和痛楚。他用词语抒发自己的情感,借助文字来宣泄内心的痛苦和不满。这首词就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写出的作品,它充满了对命运的抱怨和对生活的无奈,展现了纳兰性德内心深处的苦闷和无助。

纳兰性德的创作背景是他职业的困扰和失去爱妻的痛苦,这些经历使他陷入了苦海之中。然而,他通过写作找到了一种宣泄和救赎的方式,将自己的情感倾诉于词语之间。这首词成为了他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也成为了他创作生涯中的重要作品之一。 《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这首词以简洁而精练的语言,表达了词人对往日感情的回忆和对离别后恋人心态的疑问。词的开头描绘了一个黄昏的庭院,新月的光芒笼罩着整个场景,给人一种浪漫的氛围。词人借酒消愁,却被恋人的出现所打破,两人相伴言谈甜蜜,情意缠绵,使词人的醉意消散。这段回忆如同饮醇醪般甜美。然而,接下来的一句“知否那人心”将词人带回了残酷的现实。词人不知道离别后恋人的心思,担心恋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甚至迷上了新欢。这里的语气充满了埋怨和质问。词人感叹多情只会带来空余的恨,无法改变现实,只能孤独地思念和相思,以泪洗面却无法入睡。词的结尾以“红泫”二字表达了词人思念之孤楚。整首词简洁而精练,通过少量的文字描绘了词人的悲伤和无奈,以决绝的问句结束全篇,给人一种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鉴赏详情»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照片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是清代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纳兰词”在清代乃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在满汉融合时期,他所属的贵族家庭的兴衰与王朝国事有着密切的关联。尽管他曾侍从帝王,但他向往平淡的生活经历。他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上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他的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纳兰性德的词作《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流传至今,其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有意境,是他众多代表作之一。这首词表达了人生如初见般美好,为何秋风会悲伤画扇?人心本应不变,却常常易变。这些词句充满了深意,展现了纳兰性德独特的感慨和思考。

纳兰性德的生平中,他经历了家族的兴盛和衰落,也经历了个人的起伏和变迁。他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感慨。他的词作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心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纳兰性德的生命在1685年结束,他的早逝使他的词作更加珍贵。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纳兰性德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您喜欢

如梦令·有寄

宋代 苏轼

为向东坡传语。
人在玉堂深处。
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
归去。
江上一犁春雨。

如梦令

宋代 吴文英

春在绿窗杨柳。
人与流莺俱瘦。
眉底暮寒生,帘额时翻波皱。
风骤。
风骤。
花径啼红满袖。

如梦令·特特问花消息

元代 仇远

特特问花消息。
结果剩红残白。
芍药可人怜,相约荼留客。
消得。
消得。
犹有一分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