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 送前》原文赏析

  • dōng
    píng
    bié
    qián
    weì
    xiàn
    shào
    /
    sòng
    qián
  • [
    táng
    dài
    ]
    gāo
    shì
  • huáng
    niǎo
    piān
    piān
    yáng
    liǔ
    chuī
    chūn
    fēng
    sòng
    shǐ
    使
    rén
    beī
  • yuàn
    bié
    jīng
    qiān
    wài
    lún
    jiāo
    què
    shí
    nián
    shí
  • yún
    kaī
    wèn
    shuǐ
    fān
    yuǎn
    rào
    liáng
    shān
    chí
  • cóng
    lái
    chéng
    xìng
    liú
    jūn
    zhù

原文: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
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
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
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其。


相关标签:送别惜别友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黄莺往来杨柳低垂,春风中送友使人伤感。
你将到千里之外我自然产生别怨,论交情我们已有十年。
汶水云开孤帆远去,梁山路道曲折匹马迟缓。
此地本可乘兴游赏,难留你使我更觉凄惨。

注释:东平:郡名,今山东东平县。
卫县:今河南淇县。
李寀(cài):诗人朋友,曾作过卫县少府,这时已卸任。
黄鸟:黄莺。
论交:论说交谊。
汶(wèn)水:今名大汶水或大汶河,源出山东莱芜县北,古汶水流经东平县南,至梁山县东南入济水。
梁山:在今山东梁山县南,周约十公里。
迟:缓慢。
乘兴:乘着兴致。据《晋书·王徽之传》记载:王徽之居山阴,曾雪夜泛舟访戴逵(字安道)经宿方至,刚到门前,忽然返回,人问其故,他说:“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哉!”
凄其:寒冷的样子。这里指情绪凄伤。
益:越发,更加。
凄(qī)其:寒冷的样子。这里指情绪凄伤。 《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 送前》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送别诗的创作背景发生在公元745年至746年间,也就是唐朝天宝年间。诗人高适在天宝四载时从鲁西前往东平,而在天宝五载的春天,他在东平定居,并与卸任的卫县少府李寀分别。为了表达对李寀的离别之情,高适创作了这首送别诗。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们分别时写的,用以表达他对李寀的深情厚意和对他未来的祝福。这段背景为诗歌赋予了特殊的情感和意义,使得诗人能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 送前》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二

幅开放的场景,表明此地一直以来都是可以让人畅快心情的地方。然而,友人的离去却使得这个地方变得更加凄凉。第二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然之情。整个尾联通过对比前文的明媚景色和友人的离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凄凉。

整首诗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明媚的春景和友人的离别,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悲愁和凄然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反衬和对比的手法,使得诗中的情景更加鲜明生动。同时,诗人通过描写友人离去后的孤独和迷茫,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景交融,富有艺术魅力,给人以深深的感受和思考。 《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 送前》赏析二详情»

鉴赏

这首诗是在唐代达夫在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任掌书记时创作的。诗中展现了格律规范,对仗工稳,章法严整,感情真挚的特点。首联以杨柳作为送别的象征,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对句则点明了时令,表达了离别的悲伤之情。颔联围绕送别展开,表达了对李宷远行的怨恨之情;对句回顾了十年的交情,表达了深情厚意。颈联以黄河为背景,写李宷的离去,表达了作者的无奈之情;对句则写作者送客的心情,表达了不舍之情。尾联表达了在离别之地相处的融洽之情;对句则表达了送别的无可奈何,凄切之情。此诗与《夜别韦司士》相比,展现了交情的浅深之分。在艺术技巧上,诗人运用了精湛的动词和形容词,如“垂”、“悲”、“怨”、“惊”、“远”、“迟”等字,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总的来说,这首诗被认为是唐代送别七律中最出色的作品之一。 《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 送前》鉴赏详情»

唐代诗人高适的照片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出生于渤海蓨(今河北景县),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他是唐代大臣、诗人高侃的孙子。高适曾担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并被封为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他于永泰元年正月因病去世,追赠礼部尚书,并被谥号为“忠”。

作为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为“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一起被称为“边塞四诗人”。他的诗歌笔力雄健,气势奔放,充满了盛唐时期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他的文集共有二十卷。

高适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边塞风光和边塞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边塞壮丽景色和边塞人民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边塞的艰苦和战乱。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高适的代表作品包括《别董大》、《别李副使》、《塞下曲》等。这些作品以其雄浑豪放的气势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后世的诗人,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高适是一位杰出的唐代边塞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边塞生活的热爱和对时代精神的追求,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猜您喜欢

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唐代 高适

还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还山识君心。
人生老大须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
山间偃仰无不至,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
卖药囊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
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
眠时忆问醒时事,梦魂可以相周旋。

蓟中作

唐代 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效古赠崔二

唐代 高适

十月河洲时,一看有归思。
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
我辈今胡为?浩哉迷所至。
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
邈然在云霄,宁肯更沦踬?
周旋多燕乐,门馆列车骑。
美人芙蓉姿,狭室兰麝气。
金炉陈兽炭,谈笑正得意。
岂论草泽中,有此枯槁士?
我惭经济策,久欲甘弃置。
君负纵横才,如何尚憔悴?
长歌增郁怏,对酒不能醉。
穷达自有时,夫子莫下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