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原文赏析

  • hái
    shān
    yín
    sòng
    shěn
    shān
    rén
  • [
    táng
    dài
    ]
    gāo
    shì
  • hái
    shān
    yín
    tiān
    gāo
    hán
    shān
    shēn
    sòng
    jūn
    hái
    shān
    shí
    jūn
    xīn
  • rén
    shēng
    lǎo
    kàn
    jūn
    jiě
    zuò
    shēng
    shì
  • shān
    jiān
    yǎn
    yǎng
    zhì
    shí
    quán
    cóng
    cóng
    ruò
    fēng
    guì
    huā
    sōng
    cháng
    mǎn
  • mài
    yào
    náng
    zhōng
    yìng
    yǒu
    qián
    hái
    shān
    yào
    yòu
    cháng
    nián
  • bái
    yún
    quàn
    jìn
    beī
    zhōng
    míng
    yuè
    xiāng
    suí
    chù
    mián
  • mián
    shí
    wèn
    xǐng
    shí
    shì
    mèng
    hún
    xiāng
    zhōu
    xuàn

原文: 还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还山识君心。
人生老大须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
山间偃仰无不至,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
卖药囊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
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
眠时忆问醒时事,梦魂可以相周旋。


相关标签:赠别写人友人赞美

译文及注释

译文:唱一首《还山吟》,天空高远,傍晚时分山寒更深。送你回归山中,我非常理解你的心意。人到老年,凡事都应随心所欲。看到你懂得如何安排一生。在山中,俯仰自如,无意不可至。石间泉水潺潺,恰如风吹雨。桂花和松子极多,常常落满地。卖药之后,衣袋里应该有很多钱。回到山中服药,又可以延年益寿。白云悠悠,相劝饮尽杯中酒。明月相伴,哪里还不能成眠?睡觉时回忆追问醒来时的事情,梦魂可以与我相互交融。

注释:沈四山人:即沈千运,吴兴(今属江苏)人,排行第四,当时称为“沈四山人”、“沈四逸人”。
寒山:冷落寂静的山;寒冷的山。
还山:退隐;回归山中。
恣意:放纵,任意。
偃仰:安居;游乐。
淙淙:流水声。
松子:松树的种子,可食用。
“卖药”二句:东汉时期的人韩康常在山中采药,然后到长安市上卖药,三十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改价。汉桓帝派人请他做官,他逃入山中隐居起来。这里以韩康来比喻沈千运。
白云:引用南朝齐梁人陶弘景的故事。杯中物:指酒。
“梦魂”句:表示毫无竞争心,因此成为美谈。 《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一位名士沈千运和诗人高适之间的友谊故事。故事发生在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的秋天。当时的沈千运在天宝年间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没有成功。他大约五十岁左右时,选择隐居在濮上(今河南濮阳南濮水边),过着务农的生活。

有一次,高适游历淇水时,到濮上拜访沈千运,两人结为知交。高适对沈千运的才华和品德非常赞赏,因此写下了《赠沈四逸人》这首诗来叙述他们之间的交情。而当时的沈千运决定回山中继续从事自己的事业,于是高适写下了这首诗来送别他。 《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秋日黄昏的景象为起点,表达了诗人对沈千运隐逸生活的赞赏和理解。在封建社会,仕途通达者通常在老年时退隐,享受自在的生活。然而,沈千运却在仕途不顺的情况下选择了隐居,这种选择被诗人视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诗人通过比较描写,展示了沈千运隐居生活的情趣和境界。深山隐居在古代被描绘为可怕的地方,但沈千运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在地生活,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声音。这种情趣和境界是世俗之士难以理解的,却是隐士们乐于久留的归宿。

尽管深山隐居生活清贫孤独,但诗人巧妙地将沈千运比喻为汉代真隐士韩康,调侃地说在山里采药既能卖钱又能滋补身体,享受隐居的好处。在远离尘嚣的深山中,沈千运可以怀怡悦,与白云共饮,与明月为伴,根本不会感到孤独。

最后,诗人通过想象沈千运在梦中与自己的灵魂交谈,形容他的隐逸生活已经达到了化境。这里引用了东晋名士殷浩的典故,与名士的“我与我周旋”相比,沈千运独居深山,与世无名,真正做到了毫无竞心。他只在梦中与自己的灵魂交谈,这种行为表明他的隐逸生活是志行一致的,与那些言行不一的名士截然不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比较,展示了沈千运隐逸生活的情趣和境界,表达了诗人对他的赞赏和理解。同时,诗人也通过隐喻和想象,暗示了沈千运隐逸生活的高尚和纯粹。 《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高适的照片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出生于渤海蓨(今河北景县),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他是唐代大臣、诗人高侃的孙子。高适曾担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并被封为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他于永泰元年正月因病去世,追赠礼部尚书,并被谥号为“忠”。

作为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为“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一起被称为“边塞四诗人”。他的诗歌笔力雄健,气势奔放,充满了盛唐时期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他的文集共有二十卷。

高适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边塞风光和边塞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边塞壮丽景色和边塞人民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边塞的艰苦和战乱。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高适的代表作品包括《别董大》、《别李副使》、《塞下曲》等。这些作品以其雄浑豪放的气势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后世的诗人,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高适是一位杰出的唐代边塞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边塞生活的热爱和对时代精神的追求,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猜您喜欢

蓟中作

唐代 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效古赠崔二

唐代 高适

十月河洲时,一看有归思。
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
我辈今胡为?浩哉迷所至。
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
邈然在云霄,宁肯更沦踬?
周旋多燕乐,门馆列车骑。
美人芙蓉姿,狭室兰麝气。
金炉陈兽炭,谈笑正得意。
岂论草泽中,有此枯槁士?
我惭经济策,久欲甘弃置。
君负纵横才,如何尚憔悴?
长歌增郁怏,对酒不能醉。
穷达自有时,夫子莫下泪。

人日寄杜二拾遗

唐代 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