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不到嵩阳转眼过去十年,从前隐居的心事已经徒然。一二位老朋友不能相见,少室山的三十六峰还在眼前。夷门的初春二月柳条泛绿,流莺数声令人热泪沾衣。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招我,知道你以此来忘掉帝力。山人一心前往嵩阳路,只留下无穷眷念长久回忆。
注释:杨山人:具体事迹不详,李白亦有《送杨山人归嵩山》诗,写的应是同一人。嵩阳:隋唐时县名,在嵩山之南;唐武后时期改称登封(今属河南)。
动:近。
心事:指欲隐居嵩阳之事。徒然:枉然,空然,意谓不能实现。
三十六峰:嵩山有三十六峰。犹眼前:依然还在眼前。
夷门:战国大梁的城门。在今河南开封县城内。战国时魏国的贤士侯赢为夷门监者。
流莺:莺鸟。流,谓其鸣声圆转。
不我招:即不招我之意。
帝力:帝王的作用,指皇权统治。
眷眷:同睠睠,反顾的样子,表示心里顾念很深。
《送杨山人归嵩阳》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可以根据以下内容进行写作: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大梁,因为诗中提到了“夷门”,而夷门是战国时代魏国都城大梁的东门。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是在天宝三载(744)创作的,而也有人认为李白和高适两位诗人的同题诗都是在天宝四载(745)五月之后创作的。在这里,我们选择从天宝四载的说法来分析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根据诗中的“夷门二月柳条色”这句话,我们可以推断出这首诗应该是在天宝四载的春季二月左右创作的。这句话描绘了柳树的颜色,暗示着春天的到来。在大梁的春天,柳树的枝条开始变得嫩绿,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这首诗可能是在这个时候,诗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被柳树的美丽所吸引,因此写下了这首诗。
天宝四载是唐玄宗时期的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唐玄宗的统治达到了巅峰,国家繁荣昌盛。在这个时期,文化艺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涌现。李白作为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在这个时期也达到了巅峰。因此,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说是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们在这个时候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总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唐代大梁,创作时间可能是在天宝四载的春季二月左右。这个时期是唐代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李白等诗人创作高峰的时期。这首诗通过描绘柳树的颜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热情。
《送杨山人归嵩阳》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诗以描写作者与友人的叙旧分别为主题,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内心的依依惜别之情。诗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叹,过去的梦想和心事已被时间消磨,隐居的心事也变得徒然。接下来的三、四句描写了诗人来到嵩山后的情形,原本期待与旧友叙旧,但遗憾的是没有再见到他们。诗人看着嵩山三十六峰,不禁感叹青山依旧,但故人难求。这使他格外珍惜与杨山人的友情。
接下来的五、六两句点明了送别的具体时节和地点,开封二月,草长莺飞,春意盎然。春色使人欣喜,但也使人感伤,因为诗人即将在这个美丽的时节和地点告别朋友。春色越美,离别之情越深,诗人面对即将归嵩阳的故人和令人伤情的景致,不禁泪流满面。
七、八句使用了《击壤歌》的传说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杨山人隐居生活的羡慕。诗中提到的“凿井耕田”和“忘帝力”等词语,展示了杨山人超然世外的恬淡隐居生活,诗人对此表示欣羡。
最后两句描写了别离的情景,挚友分别,前路漫漫,离愁别绪涌上心头。诗人祝愿友人前路顺利,并表达了别后必然相忆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内心的依依惜别之情,写得婉转流畅,情深意切。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传说典故,表达了对友情和隐居生活的珍视和羡慕。整首诗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送杨山人归嵩阳》赏析详情»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出生于渤海蓨(今河北景县),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他是唐代大臣、诗人高侃的孙子。高适曾担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并被封为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他于永泰元年正月因病去世,追赠礼部尚书,并被谥号为“忠”。
作为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为“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一起被称为“边塞四诗人”。他的诗歌笔力雄健,气势奔放,充满了盛唐时期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他的文集共有二十卷。
高适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边塞风光和边塞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边塞壮丽景色和边塞人民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边塞的艰苦和战乱。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高适的代表作品包括《别董大》、《别李副使》、《塞下曲》等。这些作品以其雄浑豪放的气势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后世的诗人,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高适是一位杰出的唐代边塞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边塞生活的热爱和对时代精神的追求,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德以精灵降,时膺梦寐求。苍生谢安石,天子富平侯。
尊俎资高论,岩廊挹大猷。相门连户牖,卿族嗣弓裘。
豁达云开霁,清明月映秋。能为吉甫颂,善用子房筹。
阶砌思攀陟,门阑尚阻修。高山不易仰,大匠本难投。
迹与松乔合,心缘启沃留。公才山吏部,书癖杜荆州。
幸沐千年圣,何辞一尉休。折腰知宠辱,回首见沉浮。
天地庄生马,江湖范蠡舟。逍遥堪自乐,浩荡信无忧。
去此从黄绶,归欤任白头。风尘与霄汉,瞻望日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