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原文赏析

  • cǎi
    sāng
    ·
    dēng
    shū
    jìn
    hóng
    jiān
  • [
    qīng
    dài
    ]
    lán
    xìng
  • dēng
    shū
    jìn
    hóng
    jiān
    jiù
    liáo
    lòu
    tiáo
    tiáo
    mèng
    hán
    huā
    xiāo
  • gān
    竿
    xiū
    zhú
    sān
    gēng
    xiāo
    xiāo
    fēn
    qiū
    cháo
    shuāng
    dào
    xiè
    qiáo

原文: 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相关标签:抒情相思愁苦采桑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深夜,点亮油灯,在红笺上写满思念,却感到空虚无聊。长夜漫漫,时钟滴答作响,即使在梦中与爱人相会也总有所阻隔。
三更了,窗外的雨打在修竹上,一片风雨之声。将我的思念交付给秋潮,千万不要误了双鱼到谢桥之期。

注释: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丑奴儿”“罗敷媚歌”“罗敷媚”等。正体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另有四十八上下片各四句两平韵一叠韵;五十四字上片五句四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的变体。
红笺(jiān):一种制做精美的小幅红纸,常作为题写诗词、请柬等用。
玉漏:玉制的计时器,即漏壶。苏味道《王月十五 日》:“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寒花:寒冷时节所开的花,一般多指菊花。
分付秋潮:谓将这孤独寂寞的苦情都付与此时的秋声秋雨中。
双鱼:代指书信。谢桥:谢娘桥,借指情人所居之处。 《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份未知,并且无法确定这首词是写给谁的。从词意来看,这首词似乎是为了某个恋人而写的。

这首词的创作年份未知,可能是因为作者没有留下相关的记录或者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已经过去很久。无法确定这首词是写给谁的,可能是因为作者没有明确提及收信人的姓名或者这首词的背景信息已经失传。

然而,从词意来看,这首词似乎是表达了作者对某个恋人的情感。词中可能包含了对恋人的思念、爱意或者其他情感的表达。作者可能通过这首词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倾诉自己对恋人的感情。

这首词可能是作者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或者情境下创作的。作者可能受到了某种情感的触发,或者是在某个特殊的场景中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冲动,从而激发了创作的灵感。

尽管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未知,但它仍然是一首表达情感的作品。它可能是作者借助文字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通过词中的语言和意象来传达自己对恋人的情感和思念之情。这首词可能是作者情感的真实写照,也可能是作者对恋人的一种臆想或者幻想。

无论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如何,它都是一首充满情感的作品,通过文字的力量传递了作者对恋人的情感和思念之情。它可能是作者情感世界的一扇窗口,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采桑子》是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小词,通过描写自己对无法得到的爱情的痛苦和希望,展现了纳兰的情感世界和才华。

词的开篇,纳兰将自己的无聊和痛苦写得淋漓尽致。他写道自己写完信后仍然无聊,虽然没有具体提及信的内容和收信人,但从“依旧无聊”这四个字可以猜测出他写信的对象是一个令他着迷的女子。纳兰总是擅长以看似胡话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却能够营造出引人入胜的氛围,让读者不知不觉地沉浸其中。

纳兰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小事变成了一场表演,读者成为了观众,与他一同思考爱情。词中的“红笺”透露出纳兰所思念的人一定是一个美丽的女子。红笺是美女亲手制作,专门用来让文人雅客们吟诗作对。在诗词中,红笺常常用来指代相思之情,只要写出红笺,一切都无需言说。接下来的一句“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引用了秦少游的词句“玉漏迢迢尽,银河淡淡横”。

在词中,“漏”一直是寂寥、落寞、时间漫长的象征,这里也不例外。通过“玉漏”来表达长夜漫漫、时空横亘的无奈之情,时间是相思最大的敌人,纳兰大概想表达自己爱着一个人,却无法接近的心情。接下来的“梦里寒花隔玉箫”揭示了纳兰感慨时光的原因。

这个故事也使得“玉箫”成为了情人誓言的典故。纳兰思念一位女子,这位女子必然是他钟爱的人,但此刻他们相隔两地,纳兰在梦中想要与她相见,但梦境毕竟不是现实,所以无论怎样思念,两人仍无法牵手相望。因此,纳兰所说的“寒花”可能只是借用了“寒”字,来表达内心的凄凉感。

词的下片不再写心情,转而描写窗外的景色。既然无法入睡,纳兰决定看着外面的景色来缓解内心的惆怅。他写道“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描绘了雨后的夜景,树木凋零,好比自己的心情,透露出几分茫然。最后结尾“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呼应了开篇的无聊和痛苦,表达了纳兰对爱情的期待和希望。

通过《采桑子》,纳兰将自己的情感和才华融入其中,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词句展现了他对爱情的痴迷和无奈。这首词不仅仅是一篇赞美爱情的作品,更是纳兰性德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 《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赏析详情»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照片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是清代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纳兰词”在清代乃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在满汉融合时期,他所属的贵族家庭的兴衰与王朝国事有着密切的关联。尽管他曾侍从帝王,但他向往平淡的生活经历。他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上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他的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纳兰性德的词作《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流传至今,其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有意境,是他众多代表作之一。这首词表达了人生如初见般美好,为何秋风会悲伤画扇?人心本应不变,却常常易变。这些词句充满了深意,展现了纳兰性德独特的感慨和思考。

纳兰性德的生平中,他经历了家族的兴盛和衰落,也经历了个人的起伏和变迁。他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感慨。他的词作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心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纳兰性德的生命在1685年结束,他的早逝使他的词作更加珍贵。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纳兰性德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您喜欢

采桑子

宋代 晏几道

秋来更觉消魂苦,小字还稀。坐想行思。怎得相看似旧时。
南楼把手凭肩处,风月应知。别后除非。梦里时时得见伊。

罗敷歌(采桑子·五之一)

宋代 贺铸

高楼帘卷秋风里,目送斜阳。衾枕遗香。今夜还如昨夜长。
玉人望月销凝处,应在西厢。关掩兰堂。惟有纱灯伴绣床。

采桑子·洞房深夜笙歌散

五代 冯延巳

洞房深夜笙歌散,
帘幕重重。
斜月朦胧,
雨过残花落地红。

昔年无限伤心事,
依旧东风。
独倚梧桐,
闲想闲思到晓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