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溪夜行》原文赏析

  • leǐ
    yáng
    xíng
  • [
    táng
    dài
    ]
    zhāng
    jiǔ
    líng
  • chéng
    zhào
    guī
    zhōu
    yuán
    yuán
    zhuàn
    yōu
  • yuè
    míng
    kàn
    lǐng
    shù
    fēng
    jìng
    tīng
    liú
  • lán
    chuán
    jiān
    shuāng
    huá
    shàng
  • yuán
    shēng
    suī
    shì
    bié
    jiā
    chóu

原文: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
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
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相关标签:写景旅途愁绪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耒阳溪的地理位置和诗人创作的时间背景。耒阳溪是湘江的一个支流,位于湖南省东南部。这首诗是在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创作的,诗人在这段时间里奉朝廷之命,踏上了祭祀南岳和南海的旅途。 《耒阳溪夜行》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耒阳溪夜行》是张九龄的一首山水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夜行舟于耒阳溪上的情景。与《浈阳峡》相比,这首诗更注重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全诗几乎每句都在描写景物,只有结尾一句以一个“愁”字点出了诗的主题。然而,诗中的明月、溪声、岚气、霜华、猿啼等景物都透露着诗人的愁思。情感与景物完美融合,构成了一幅清幽的意境。这几首山水诗中,张九龄的描写非常细腻,注重客观刻画,情感则没有直接表达,而是融入了景物之中。情景相得益彰,在艺术技巧上,受到了谢灵运的影响,显示出了六朝山水诗向盛唐山水诗过渡的迹象。

从写景的角度来看,《耒阳溪夜行》体现了陶渊明对张九龄的影响。张九龄一生积极投身于社会,没有陶渊明那种田园隐居的闲情逸致。然而,他却吸取了陶渊明田园诗对景物的描绘追求神似而不拘泥形似的特点,注重意境而不是细节,追求整体而不是细致的艺术表现手法,并将其运用到山水诗的创作中。这首诗对明月、岭树、溪声、岚气、霜华和猿声的描绘简练而淡雅,没有过多的细节刻画,色彩也是淡淡的,但却产生了高度传神的艺术效果。这种写景手法显示了陶渊明对张九龄的影响,也展示了六朝山水诗向盛唐山水诗过渡的迹象。 《耒阳溪夜行》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张九龄的照片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是唐朝开元年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他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出生于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他在长安年间考中进士,后来担任过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职位。虽然后来被罢相,但他仍然继续为国家服务,担任荆州长史一职。

张九龄的诗风清淡,他的诗作以五言古诗为主,用素练质朴的语言表达深远的人生感慨。他的诗作对于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代表作品有《曲江集》。

除了在文学上的成就,张九龄还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政治家。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敢于直言敢谏,善于选拔贤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他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唐朝的“开元之治”做出了积极贡献。因此,他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张九龄的一生充满了辉煌和成就,他的政治才能和文学才华使他成为唐朝时期备受尊敬的名相和诗人。他的影响力和贡献在当时和后世都是不可忽视的。

猜您喜欢

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

唐代 张九龄

秦帝始求仙,骊山何遽卜。中年既无效,兹地所宜复。
徒役如雷奔,珍怪亦云蓄。黔首无寄命,赭衣相追逐。
人怨神亦怒,身死宗遂覆。土崩失天下,龙斗入函谷。
国为项籍屠,君同华元戮。始掘既由楚,终焚乃因牧。
上宰议扬贤,中阿感桓速。一闻过秦论,载怀空杼轴。

浈阳峡

唐代 张九龄

行舟傍越岑,窈窕越溪深。水暗先秋冷,山晴当昼阴。
重林间五色,对壁耸千寻。惜此生遐远,谁知造化心。

奉和圣制度潼关口号

唐代 张九龄

嶙嶙故城垒,荒凉空戍楼。
在德不在险,方知王道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