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寓意》原文赏析

  • xíng
    xiāng
    ·
  • [
    sòng
    dài
    ]
    shì
  • sān
    chéng
    míng
    zhì
    jiǔ
    qīng
    wèn
    shū
    shēng
    róng
    jīn
    zhāng
    wán
    diāo
    yīng
    hàn
    shì
    xiàn
    míng
    jīng
  • chéng
    jūn
    píng
    zhèng
    zhēn
    yán
    gōng
    gēng
    hán
    huī
    zhì
    shǒu
    rén
    chóng
    rén
    qīng
    chú
    zhú
    qián
    xué
    niàn
    míng

原文: 三入承明。四至九卿。问书生、何辱何荣。金张七叶,纨绮貂缨。无汗马事,不献赋,不明经。
成都卜肆。寂寞君平。郑子真、岩谷躬耕。寒灰炙手,人重人轻。除竺乾学,得无念,得无名。


相关标签:写人批评赞美行香子

译文及注释

人严君平,他在成都开了一个问卦店铺,自愿寂寞。郑子真是西汉末年的隐士,他在山谷里种田,当火炭无法再燃烧时,可以取暖。人有显贵与轻贱之分,不如学习佛学,无所牵挂,无所名利。 《行香子·寓意》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在这一年,太皇太后高氏去世,宋哲宗决定恢复宋神宗的新法。苏轼在此之前已经三次进入朝廷,担任皇帝的近侍官。然而,这一年,苏轼失去了端明殿学士和翰林侍读学士两个官职。经过了八年太平生活的苏轼感到一股不安的气息,于是写下了这首词,自问“书生何辱何荣”。 《行香子·寓意》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士陈寔那样,隐居山林,与自然为伴。苏轼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渴望远离尘嚣,回归自然,但又担心离开了宫殿高楼,会感到寒冷孤独。这种矛盾的心态,表现了苏轼内心的挣扎和迷茫。他希望能够过上简朴自由的生活,但又无法割舍名利和社会地位带来的荣耀和满足感。这种退隐志向的描写,既展示了苏轼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又反映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自我境遇的反思。



整篇文章以自我为中心,通过对自己的职位、地位和人生追求的反思,展现了苏轼的自嘲、自怜和自责。他以自己为例,揭示了官场的虚伪和功利,以及自己在其中的无奈和痛苦。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由和真实的向往,对名利和权势的厌倦。这种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态度,使得这篇文章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共鸣。通过对苏轼个人经历的描写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这篇文章引发了读者对自我与社会、名利与真实、追求与放弃等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行香子·寓意》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苏轼的照片
苏轼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猜您喜欢

行香子·过七里濑

宋代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行香子·题罗浮

宋代 葛长庚

满洞苔钱。买断风烟。笑桃花流落晴川。石楼高处,夜夜啼猿。看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
细草如毡。独枕空拳。与山麋野鹿同眠。残霞未散,淡雾沉绵。是晋时人,唐时洞,汉时仙。

行香子

宋代 蔡伸

珠露初零。天宇澄明。正闲阶、皎月亭亭。更阑人静,烟敛风清。更井边桐,一叶叶,做秋声。
斗帐鸾屏。翠被华茵。梦回时、酒力初醒。绿云堆枕,红玉生春。且打叠起,龙牙簟,竹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