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山水也需要杰出的人物扶持,西湖的天然景色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本身就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图。
天下人之所以开始更加敬重西湖,觉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主要是因为西湖边上有了岳飞和于谦的祠庙和坟墓。
注释:谒(yè):到陵墓致敬。岳王墓:即岳飞的坟墓。
江山:江河和山岭,即大自然的山水。
神化: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妙到了极点。
丹青:朱砂和石青,是中国古绘画中常用的颜色。
岳于双少保:指岳飞和于谦,他俩曾官封少保,两人的墓都在西湖边。
《谒岳王墓》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诗句进行解读和分析。首句“江山也要伟人扶”表达了山水也需要杰出的人物扶持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国家社稷也需要杰出人物扶持。这句话的表达凝重,给人一种庄严的感觉。
接下来的句子“神化丹青即画图”指的是西湖的天然景色已经达到了化境,本身就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图。作者是来谒墓的,之所以要对眼前景色进行议论,是有深意的。通过这番铺垫,作者想要彰显他内心对于墓地的崇敬之情。
接下来的“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才觉重西湖”这两句话道出了原委。这是因为仅有西湖的自然景观是不够的,还需要人文景观的支撑,才能使景观的内涵得以体现,特色才能凸显。天下人之所以开始更加敬重西湖,觉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主要是因为西湖畔有了岳飞和于谦的祠庙和坟墓。岳飞和于谦都是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他们都是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清官,但却遭到昏君、奸臣的陷害致死。历代人民对他们都怀有敬仰和纪念之情。
最后引用明代诗人张煌言的诗句:“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概括了整个赏析的主旨。这句诗表明,人民心中有一杆秤,能够分辨出谁是忠臣,谁是奸臣。岳飞和于谦的墓前,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标杆。
通过这篇赏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西湖的景色和岳飞、于谦的纪念之情。他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和提及这两位英雄的墓地,表达了对于他们的敬仰和崇拜之情。这篇赏析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了西湖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谒岳王墓》赏析详情»
袁枚(1716-1797)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字是子才,号称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他是汉族,出生在钱塘(今浙江杭州)。
袁枚于乾隆四年(1739年)中进士,后来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展现出了出色的政绩。然而,他在四十岁的时候就选择了告别官场,回到了江宁小仓山下筑筑的随园,专心从事诗歌创作。他在随园中吟咏诗歌,广收诗弟子,尤其是女弟子众多。
袁枚被誉为乾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一起被称为“乾隆三大家”。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为特点,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他的散文作品也同样优秀,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而闻名。
袁枚的一生充满了艺术的追求和创作的热情。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流传至今,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于1797年去世,享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