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原文赏析

  • tái
  • [
    qīng
    dài
    ]
    yuán
    meí
  • bái
    dào
    chù
    qīng
    chūn
    qià
    lái
  • tái
    huā
    xiǎo
    xué
    dān
    kaī
    (
    zuò
    )

原文: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也 一作:亦)


相关标签:咏物植物励志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春天温暖的阳光无法照射到的阴暗处,生命依然在发芽生长,苔藓仍然长出绿色的生机。虽然苔花微小如米粒,却像高贵的牡丹一样热情地绽放。

注释:白日指的是太阳。 《苔》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苔藓的生命力和坚强意志进行赞美和歌颂。诗人认为虽然苔藓生长的环境并不理想,但它却能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生长出绿意,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苔藓并不因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它凭借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诗人认为苔藓的生命力旺盛,能够创造出自己的生命力,从而在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生长出绿意。

此外,诗人还提到苔藓也会开花,虽然花朵细小,但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就是生命的胜利。诗人认为苔花虽然细小低微,但它们凭借自己的生命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诗人认为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苔花的存在证明了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权利。

总的来说,这篇赏析通过对苔藓的赞美,表达了对生命力和坚强意志的敬佩和肯定,同时也传递了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权利的思想。 《苔》赏析详情»

清代诗人袁枚的照片
袁枚

袁枚(1716-1797)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字是子才,号称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他是汉族,出生在钱塘(今浙江杭州)。

袁枚于乾隆四年(1739年)中进士,后来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展现出了出色的政绩。然而,他在四十岁的时候就选择了告别官场,回到了江宁小仓山下筑筑的随园,专心从事诗歌创作。他在随园中吟咏诗歌,广收诗弟子,尤其是女弟子众多。

袁枚被誉为乾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一起被称为“乾隆三大家”。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为特点,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他的散文作品也同样优秀,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而闻名。

袁枚的一生充满了艺术的追求和创作的热情。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流传至今,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于1797年去世,享年82岁。

猜您喜欢

始闻秋风

唐代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王冕好学

明代 宋濂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者。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选自《元史·王冕传》

望阙台

明代 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