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完全找不到来龙去脉,只看到一座高峰突然出现,高得可以入云,直插南斗星。
桂林山水本来就十有八九奇绝卓异,而独秀峰更是首屈一指。
几百级阶梯逐级攀登才能到达它的峰巅,尽览全城风光,只见轻雾迷漫,碧波荡漾。
青山尚且可以矗立如琴弦,人生孤立无援又有何妨碍!
注释:
独秀峰:位于桂林市中心,因为平地孤拔,没有其他峰相对,所以得名。
来龙去脉:旧时风水先生认为山势像龙,山势起伏连绵像龙脉。
南斗:星宿的名字,在南天。
伤:妨碍。
《独秀峰》译文及注释详情»
《独秀峰》是袁枚晚年重游桂林所作的一首诗。尽管这首诗在选评赏析中鲜有涉及,几乎被人遗忘,但仔细阅读之后,仍然能够感受到其中所追求的审美理念。
首先,诗的题目为《独秀峰》,但诗人并没有简单地叙述,而是以“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的形容词,以夸张的语言,突然地揭示出独秀峰的存在。通过一个“插”字,诗人生动地描绘了他与独秀峰的意外相遇,展现了独秀峰的动态美。同时,这个插入的山峰也让人联想到孤立的人生,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
诗中还描绘了独秀峰的高耸挺拔,寄托了孤高自守的高尚追求。诗人先是从远处遥望独秀峰,形容它像一把插入青天的利剑,高耸笔直,远超过桂林其他山水奇景。当诗人登上山顶,俯瞰四周,可以看到无边无际的城市烟水,这一景色也使他的胸襟变得开阔。观景之中,奇景感染着诗人,他像独秀峰一样孤高傲岸清俊。前三联的描写充满了情感,而最后一联则表达了“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的豪迈感慨。
这首诗将静态的独秀峰赋予了动感的形象,以动态的描写增强了诗的感染力。通过将无形的山峰描绘成有形的形象,诗人展现了独秀峰的独特姿态。整首诗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意境,展示了袁枚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审美追求。
尽管《独秀峰》在评价中鲜有涉及,但通过细读这首诗,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袁枚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于人生的积极态度。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描写手法和深刻的意境,展示了袁枚晚年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审美追求,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独秀峰》鉴赏详情»
袁枚(1716-1797)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字是子才,号称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他是汉族,出生在钱塘(今浙江杭州)。
袁枚于乾隆四年(1739年)中进士,后来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展现出了出色的政绩。然而,他在四十岁的时候就选择了告别官场,回到了江宁小仓山下筑筑的随园,专心从事诗歌创作。他在随园中吟咏诗歌,广收诗弟子,尤其是女弟子众多。
袁枚被誉为乾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一起被称为“乾隆三大家”。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为特点,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他的散文作品也同样优秀,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而闻名。
袁枚的一生充满了艺术的追求和创作的热情。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流传至今,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于1797年去世,享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