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有子问于曾子曰:“问丧于夫子乎?”曰:“闻之矣:‘丧欲速贫,死欲速朽’。
”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
”曾子曰:“参也闻诸夫子也。
”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
”曾子曰:“参也与子游闻之。
”有子曰:“然。
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
”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
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
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
’‘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
南宫敬叔反,必载宝而朝。
夫子曰:‘若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愈也。
’丧之欲速贫,为敬叔言之也。
”曾子以子游之言告于有子。
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
”曾子曰:“子何以知之?”有子曰:“夫子制于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椁。
以斯知不欲速朽也。
昔者夫子失鲁司寇,将之荆,盖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
以斯知不欲速贫也。
”
译文:
有子问曾子道:“在先生(孔子)那里听说过失去官职方面的事情吗?”曾子说:“听他说的是:‘希望丢官后赶快贫穷,希望死后赶快腐烂’。”有子说:“这不是君子说的话。”曾子说:“我(的确是)从先生(孔子)那听来的。”有子又说:“这不是君子说的话。”曾子说:“我是和子游一起听见这话的。”有子说:“的确(说过)。但先生这样说肯定是有原因的。” 曾子将这话告诉子游。子游说:“有子说话很象先生啊!那时先生住在宋国,看见桓司马给自己做石椁,三年还没完成。先生说:‘像这样奢靡,(人)不如死了赶快腐烂掉越快越好啊。’希望(人)死了赶快腐烂,是针对桓司马而说的。 南宫敬叔(他原来失去官职,离开了鲁国)回国,必定带上宝物朝见国王。先生说:‘像这样对待钱财(行贿),丢掉官职(以后)不如赶紧贫穷越快越好啊。’希望丢掉官职以后迅速贫穷,是针对敬叔说的啊。” 曾子将子游的话告诉有子。有子说:“是啊。我就说了不是先生的话吗。”曾子说:“您怎么知道的呢?”有子说:“先生给中都制定的礼法中有:棺材(板)四寸,椁(板)五寸。依据这知道(先生)不希望(人死后)迅速腐烂啊。从前先生失去鲁国司寇的官职时,打算前往楚国,就先让子夏去(打听),又让冉有去申明(自己的想法)。依据这知道(先生)不希望(失去官职后)迅速贫穷。”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弟子有若
(2)问,当作“闻”(依《经典释文》) 丧:当官然后失去官职
(3)参:曾子,名参,字子舆
(4)然:确实,这样
(5)有为言之:有所指而言,即“有所为言”
(6)斯:这
(7)甚:很(“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是倒装强调)
(8)桓司马:宋人,名魋tui(二声)
(9)椁:读音为guo(三声),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
《有子之言似夫子》译文及注释详情»
本文是对孔子的弟子对“丧欲速贫,死欲速朽”的含义进行相互探讨的记述。弟子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因为思考方法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文章中提到了三位弟子的不同观点:有子、子游和曾子。
首先,有子能够不片面、不孤立地去判断这句话的含义。他能够将这句话与孔子的一贯言行相联系起来,从而得出更全面的理解。有子可能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丧失欲望和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人们会变得贫穷;而在追求死亡和逃避现实的过程中,人们会变得衰老。有子的观点显示了他对孔子思想的深入理解,并且能够将其应用到具体的问题上。
其次,子游能够根据孔子讲话的背景和针对的问题进行分析。子游可能认为,这句话是孔子对于人们过度追求物质财富和逃避现实的一种警示。他可能认为,如果一个人过于追求物质财富,就会忽视其他重要的价值观,导致自己变得贫穷。同样地,如果一个人逃避现实,不敢面对困难和挑战,就会失去成长和进步的机会,最终变得衰老。子游的观点显示了他对孔子思想的敏锐洞察力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
最后,曾子则是句句照搬,孤立、片面地理解这句话。曾子可能只是简单地理解这句话的表面意思,而没有深入思考其背后的含义。他可能认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追求物质财富和逃避现实会导致贫穷和衰老。曾子的观点显示了他对孔子思想的理解有限,缺乏对问题的全面思考。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孔子弟子对“丧欲速贫,死欲速朽”的讨论,展示了不同思考方法对同一句话的不同理解。有子能够综合考虑,与孔子的思想相连;子游能够根据背景和问题进行分析;而曾子则是简单地理解这句话。这种分析问题的方式对今人仍然具有借鉴作用,提醒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要全面、深入地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接受表面的意义。
《有子之言似夫子》赏析详情»
通假字是指在古代汉字中,有些字形相似或发音相近,可以互相替代使用的现象。例如,“问丧于夫子乎”中的“问”可以通“闻”,“南宫敬叔反”中的“反”可以通“返”。
介宾后置是指在句子中,介词和宾语的位置颠倒,宾语出现在介词之前的现象。例如,“有子问于曾子曰”中的“于曾子”可以改为“问曾子曰”,“问丧于夫子乎”中的“于夫子”可以改为“问夫子乎”。
宾语前置是指在句子中,宾语出现在动词之前的现象。例如,“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中的“桓司马”可以改为“司马桓自为石椁”。
判断句是指用来表达判断、推理或评价的句子。例如,“是非君子之言也”表示这是君子的言论,“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表示夫子一定有说过这样的话,“有子之言似夫子也”表示有子的话与夫子的话相似,“丧不如速贫之愈也”表示丧失不如贫穷的恢复快,“为敬叔言之也”表示是为了敬叔而说这话。
综上所述,文言现象包括通假字、介宾后置、宾语前置和判断句等。这些现象在古代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给文言文增添了一定的特色和魅力。
《有子之言似夫子》文言现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