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病起春尽》原文赏析

  • jiāng
    chéng
    ·
    bìng
    chūn
    jìn
  • [
    míng
    dài
    ]
    chén
    lóng
  • lián
    bìng
    zhěn
    gēng
    zhōng
    xiǎo
    yún
    kōng
    juàn
    cán
    hóng
    qíng
    chūn
    shí
    féng
    tiān
    qiān
    xíng
    qīng
    leì
    liú
    zhù
    cōng
    cōng
  • chǔ
    gōng
    yuàn
    cǎo
    róng
    róng
    liàn
    fāng
    cóng
    rào
    yóu
    fēng
    liào
    lái
    nián
    xiāng
    jiàn
    huà
    píng
    zhōng
    rén
    shāng
    xīn
    huā
    xiào
    píng
    yàn
    dōng
    fēng

原文: 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添我千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恋芳丛,绕游蜂,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相关标签:伤春抒情愁苦江城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病倒在床上,传来帘外五更时的晨钟,风吹散了空中的云层,四处飘飞着残落的花瓣。无情的春天已经悄然离去,不知何时才能再次相见?我添上千行伤春的清泪,留住春天不离去,苦于春天走得太匆匆。

茂密的野草已经长满了南明弘光朝的故宫,依恋着凋谢的花丛,仍有飞舞的蜜蜂,想象着明年还能在美丽的画屏中相见。到那时,只有人们为时光流逝而独自伤心,花依然怒放春色,只能靠南来北去的燕子去咒骂变幻盛衰的东风。

注释:
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江神子”、“村意远”。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
一帘:此处指卧室。
病枕:病倒在床上。
五更钟:语本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宋史》记载,宋初有“寒在五更头”的之谣预兆宋朝的灭亡,后应验,这里借指明亡。
残红:指落花。陆游《落花》:“未妨老子凭栏兴,满地残红点绿苔。”红,指朱明王朝,朱是红色,又是指汉族国家,古称炎汉,炎为南方之火,也是红色。
清泪:凄清的泪水。
苦匆匆:苦于春色的短暂。匆匆,急遽。化用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词意。
楚宫吴苑:指一度建都南京、旋即覆亡的南明弘光朝的故宫。吴、楚,江浙福建,是南明福王、唐王的统治地区,这里确切点明帝王驻跸所在。
茸茸:柔密丛生的样子。
画屏:彩绘的屏风。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韦庄《望远行·欲别无言倚画屏》:“欲别无言倚画屏。”
燕子:用北魏拓跋焘南侵刘宋典故。司马光《资治通鉴·宋元嘉二十八年》:“破宋六州,所过赤地,春燕归,巢于林木”。
东风:暗指清王朝,清起自辽东,故借言东风。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江城子·病起春尽》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首词的创作时间和可能的主题。根据学者的观点,这首词可能是在明代崇祯九年前后创作的。有人认为词中的“云”指的是柳如是,因此推测这首词是一首反映男女之情的作品。然而,从整首词的内容来看,它更可能是在南明福王朱由崧政权覆灭后,词人追随鲁王朱以海继续为复明而奋斗时所作。这个背景为读者提供了一些关于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和可能的主题的信息。 《江城子·病起春尽》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春怨》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的一首词。词以描写词人病中对春天的遗憾和对故国的思念为主题,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兴旺复兴的渴望和对国家衰败的痛心。

上片开头即烘托了悲感的气氛,词人卧病枕上,夜夜倾听五更钟声,感叹春天在自己病中悄悄地过去了,对于病中的词人来说,这是一种无法弥补的遗憾。这里的“病”字不仅指身体上的病痛,更是词人心灵上的痛苦。接着的“晓云空,卷残红”是非凡想象的描写,写的是春天过去后的空无一物,残红被东风卷起,春色抛却人间而长逝,以春色无情衬托出词人对故国的多情。福王亡,唐王败逃,词人的努力都化作流水,复国之梦日趋遥远。感念及此,多病的词人不免再添上几行清泪去挽留“春天”,无奈的挽留并不奏效,看似一股的伤春之辞,实寓国破家亡之痛。

下片则转到了“楚宫吴苑”,词人遥想当年,楚宫吴苑也曾有过春天,那里也有茂密的青草,繁盛的鲜花,以及绕飞的游蜂。如今已是花落春去,杂草丛生,如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所描绘的一番惨景。词人写游蜂对芳丛的留恋,游蜂包含了忠于南明的志士仁人、爱国遗民,一个“绕”字则说明了他们对故国的依恋和对复国的无限希望。词人预料到来年可以相见,表达了对复国的信念,虽然目睹楚宫吴苑的景象伤心,但对于胜利的向往,使词人从心中发出了“花自笑”的遐想。花落还会重开,这“自笑”之花是来年重开之花,“自笑”之时是来年重开之日,隐喻来年便可以恢复故国河山。肯定的语气,体现了词人胜利的信心,乐观的精神。最后两句借用崔护《题都城南庄》诗意:故君已去,人自伤心,深寓了忧国的情怀。

整首词以描写春天的变迁和对故国的思念为主线,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兴旺复兴的渴望和对国家衰败的痛心。词人以病中之身,以春天为媒介,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复国的期盼,展现了词人忠诚爱国的情怀。 《江城子·病起春尽》赏析详情»

明代诗人陈子龙的照片
陈子龙

陈子龙(1608—1647)是明末的一位官员和文学家。他的初名是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他是汉族,出生在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

陈子龙于崇祯十年(1637年)中进士,后来担任了绍兴推官和兵科给事中。然而,他的官职刚刚开始就因明朝的灭亡而结束。

清兵攻陷南京后,陈子龙与太湖地区的民众武装组织联络,积极参与抗清活动。然而,他们的努力最终失败,陈子龙被捕后选择投水殉国。

陈子龙是明末重要的作家,他的诗歌成就较高。他的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将两种风格融合在一起。他擅长写七律、七言歌行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

此外,陈子龙还擅长写词,被誉为婉约词名家和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总结:陈子龙是明末的官员和文学家,他在抗清活动中表现出了坚定的民族气节。他的诗歌成就较高,被公认为“明诗殿军”,同时他也是明代第一词人。然而,他的生命在抗清失败后以投水殉国的方式结束。

猜您喜欢

临江仙·洞庭波浪颭晴天

五代 牛希济

洞庭波浪颭晴天,君山一点凝烟。此中真境属神仙。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
万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参然。橘林霜重更红鲜。罗浮山下,有路暗相连。

临江仙·柳带摇风汉水滨

五代 牛希济

柳带摇风汉水滨,平芜两岸争匀。鸳鸯对浴浪痕新。弄珠游女,微笑自含春。
轻步暗移蝉鬓动,罗裙风惹轻尘。水晶宫殿岂无因。空劳纤手,解佩赠情人。

奉诏赋蜀主降唐

五代 牛希济

满城文武欲朝天,不觉邻师犯塞烟。唐主再悬新日月,
蜀王难保旧山川。非干将相扶持拙,自是君臣数尽年。
古往今来亦如此,几曾欢笑几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