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别梦得》原文赏析

  • chóng
    bié
    mèng
  • [
    táng
    dài
    ]
    liǔ
    zōng
    yuán
  • èr
    shí
    nián
    lái
    wàn
    shì
    tóng
    jīn
    cháo
    西
    dōng
  • huáng
    ēn
    ruò
    guī
    tián
    wǎn
    suì
    dāng
    weí
    lín
    shè
    wēng

原文: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相关标签:离别抒情愁绪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二十年来历经沧桑患难相同,今天忽然歧路分别各自西东。
如果皇恩浩荡允许回家种地,晚年就日夕相处做邻居老翁。

注释:
梦得:即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梦得”是他的字。
二十年来:柳宗元和刘禹锡二人同时中进士,到作此诗时已度过了二十二个春秋。
岐(qí)路:岔路。《列子·说符》:“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氏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岐路。’”
皇恩:皇帝的恩德。《文选·张衡〈西京赋〉》:“皇恩溥,洪德施。”李善注:“皇,皇帝。”归田:谓辞官回乡务农。《艺文类聚》卷六六引晋鲁褒《钱神论》:“谚曰:官无中人,不如归田。”
晚岁:晚年。唐杜甫《羌村》诗之二:“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邻舍:邻居。《后汉书·陈忠传》:“邻舍比里,共相压迮。” 《重别梦得》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和刘禹锡的故事。在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柳宗元和刘禹锡同时受到皇帝的诏令,从他们被贬到的地方永州和朗州回到京城。然而,次年三月,他们又被任命为远离朝廷的柳州刺史和连州刺史,需要离开京城前往新的职位。他们一起出发,途经衡阳时分道扬镳。

柳宗元为了表达对刘禹锡的友情和离别之情,写了三首诗赠送给他。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二首,题为《重别梦得》。这首诗是在他们分别之后写的,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彼此的思念之情。

这篇创作背景展示了柳宗元和刘禹锡在唐代的友谊和离别的故事。他们在被贬到的地方相互支持和鼓励,然后又一起回到京城。然而,命运再次将他们分开,他们被任命为远离朝廷的职位,需要离开京城。柳宗元通过写诗表达了对刘禹锡的思念和友情,展示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感。这篇创作背景为读者提供了更深入了解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的背景信息。 《重别梦得》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诗以临岐叙别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挚友刘禹锡的深情厚谊和对政治现实的不满。诗中通过描述二人二十年来共同经历的宦海浮沉和人世沧桑,展现了他们在政治舞台上的谋议和力革时弊。然而,朝廷的弊政复旧,使得他们的政治理想付之东流。诗人慨叹二人命运的坎坷遭遇,同时也对光阴飞逝和别离的惊心感到惋惜。诗人预感到这次分别很难再有重逢的机会,但他以安慰的口气与朋友相约,如果有一天皇帝开恩,准许他们归田隐居,他们一定要白发相守,度过晚年。这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尽管目前连归田亦不可得,但诗人以这样的梦想来安慰分路的离愁,展现了他的凄楚动人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谊和政治现实的思考和感慨。 《重别梦得》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柳宗元的照片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是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哲学家、儒学家和政治家。他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著名作品包括《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这些文章后来被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由于他是河东人,人们称他为柳河东。此外,他曾担任柳州刺史,因此也被称为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一起被认为是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他们被合称为“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柳宗元的诗歌和文学成就都非常杰出,他的地位可以说是一时难分轩轾。

关于柳宗元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773年,逝世于819年。

猜您喜欢

汨罗遇风

唐代 柳宗元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蝜蝂传

唐代 柳宗元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
苟能起,又不艾。
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
亦足哀夫!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唐代 柳宗元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蘋花 一作: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