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遇风》原文赏析

  • luó
    fēng
  • [
    táng
    dài
    ]
    liǔ
    zōng
    yuán
  • nán
    lái
    zuò
    chǔ
    chén
    beī
    chóng
    xiū
    mén
    yǒu
  • weí
    bào
    chūn
    fēng
    luó
    dào
    jiāng
    làng
    wǎng
    míng
    shí

原文: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相关标签:羁旅抒情忧国忧民抱负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从南方归来,不必再像屈原那样因为无法为国家做贡献而感到悲伤自怜,眼看着就能回到长安,回到朝堂。在这春风中行进,在汨罗江边的路上,回想起先贤,激励着自己要有所作为,不要辜负了这个开明的时代。

注释:汨罗江,水名,在湖南省东北部。
修门:《五百家注》引孙汝听曰:“《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入修门兮。注云:修门,郢城门。”此借指长安城门。
明时:政治清明之时。 《汨罗遇风》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两位历史上的文学巨匠——屈原和柳宗元的遭遇。

首先,屈原是楚国的一位大夫,他对国家的事务感到忧愤,最终选择了在汨罗江自沉。屈原的忧愤和自杀行为成为了后人纪念和怀念的对象,许多人常常来到汨罗江凭吊屈原。

其次,柳宗元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当时年仅三十三岁。他参与了一次名为“永贞革新”的政治运动,但最终失败了。作为惩罚,他被贬为永州司马,被迫担任一个闲职长达十年之久。十年后,他又被发配到更遥远的边荒之地——柳州。

这首诗可能是柳宗元在南行途中创作的。在他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他可能经常思考自己的遭遇和人生的起伏,这首诗可能是他在南行途中对自己的思考和感慨的抒发。这段背景描绘了屈原和柳宗元两位文学巨匠的不幸遭遇,以及他们在逆境中的坚韧和才华的闪光。 《汨罗遇风》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这篇鉴赏文章主要介绍了一首吟咏屈原的诗词,诗人在其中表达了对屈原命运的同情和对自己身世遭际的感叹。诗人憧憬未来,有信心励精图治,再干一番事业。文章指出,这首诗以七绝近体而存古韵,以平实质朴而寄深情,中唐以后少有人能及。诗中没有刻意渲染,只是平实的语句,却能感人至深;没有刻意表白,只是普通的叙述,却是发自肺腑。整首诗以人生的经历、体验作为主要表现内容,将“春风”作为点缀,与作者乐观的心境相互映衬。 《汨罗遇风》鉴赏详情»

唐代诗人柳宗元的照片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是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哲学家、儒学家和政治家。他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著名作品包括《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这些文章后来被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由于他是河东人,人们称他为柳河东。此外,他曾担任柳州刺史,因此也被称为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一起被认为是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他们被合称为“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柳宗元的诗歌和文学成就都非常杰出,他的地位可以说是一时难分轩轾。

关于柳宗元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773年,逝世于819年。

猜您喜欢

蝜蝂传

唐代 柳宗元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
苟能起,又不艾。
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
亦足哀夫!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唐代 柳宗元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蘋花 一作:苹花)

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唐代 柳宗元

九疑浚倾奔,临源委萦回。
会合属空旷,泓澄停风雷。
高馆轩霞表,危楼临山隈。
兹辰始澄霁,纤云尽褰开。
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
杳杳渔父吟,叫叫羁鸿哀。
境胜岂不豫,虑分固难裁。
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
归流驶且广,泛舟绝沿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