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原文赏析

  • chén
    chāo
    shī
    yuàn
    shàn
    jīng
  • [
    táng
    dài
    ]
    liǔ
    zōng
    yuán
  • jǐng
    shù
    hán
    chǐ
    齿
    qīng
    xīn
    chén
  • xián
    chí
    beì
    shū
    chū
    dōng
    zhaī
  • zhēn
    yuán
    liǎo
    wàng
    shì
    suǒ
    zhú
  • yán
    míng
    shàn
    xìng
    yóu
    shú
  • dào
    rén
    tíng
    jìng
    tái
    lián
    shēn
    zhú
  • chū
    lòu
    qīng
    sōng
    gāo
  • tán
    rán
    yán
    shuō
    yuè
    xīn

原文: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贬谪抒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汲来清凉井水漱口刷牙,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尘土。
悠闲地捧起佛门贝叶经,信步走出东斋吟咏朗读。
佛经真谛世人并无领悟,荒诞之事却为人们追逐。
佛儒精义原也可望暗合,但修养本性我何以精熟。
道人禅院多么幽雅清静,绿色鲜苔连接竹林深处。
太阳出来照着晨雾余露,苍翠松树宛若沐后涂脂。
清静使我恬淡难以言说,悟出佛理内心畅快满足。

注释:
诣(yì):到,往。超师院:指龙兴寺净土院;超师指住持僧重巽。禅经:佛教经典。
汲(jí吉):从井里取水。
拂:抖动。
贝叶书:一作“贝页书”。在贝多树叶上写的佛经。因古代印度用贝叶书写佛经而得名,又叫贝书。
东斋(zhāi)指净土院的东斋房。
真源:指佛理“真如”之源,即佛家的真意。了(li?o):懂得,明白。
妄迹:迷信妄诞的事迹。
遗言:指佛经所言。冀:希望。冥:暗合。
缮性:修养本性。熟:精通而有成。
道人:指僧人重巽。缮:修持。
膏:润发的油脂。沐(mù木):湿润、润译。
澹(dàn)然:亦写作“淡然”,恬静,冲淡,宁静状。
悟悦:悟道的快乐。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公元806年,柳宗元被贬至永州,他在这个时候创作了这首诗。当时,他居住在永州龙兴寺,这座寺庙位于城南。寺庙的住持僧人是一位名叫重巽的僧人,他在龙兴寺的净土院修行坐禅。而柳宗元则住在龙兴寺的西厢,与重巽相邻。

柳宗元在永州期间,他对佛教非常感兴趣,渴望寻求佛教的真谛。因此,他主要是拜重巽为师,向他学习佛教的教义。有时候,他还会请重巽讲解佛教的道理,或者到净土院阅读佛经。

这段时间的经历和柳宗元对佛教的探索,成为了他创作这首诗的背景。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永州的生活和修行中的所思所感的抒发,也可能是他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体悟的表达。无论如何,这首诗都是柳宗元在永州时期的一段重要创作,展现了他对佛教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满。诗人认为佛家的遗言是值得深思的,但修养本性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修炼和领悟。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佛经的敬重和对修行的坚持。



最后四句是诗人对自己的感慨和对世俗的批判。“独立心无事,闲看世间繁。”诗人在读经的过程中,心境独立,没有被世俗的琐事所困扰,可以静观世间的繁华。这里的“独立心无事”既是对自己修行的肯定,也是对世俗的嘲讽,暗示世俗的繁华是虚幻的,只有超越尘世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平静。“眼前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诗人将世间的一切都看作笑谈,不为所动,以达到超越尘世的境界。这里的“笑谈”既是对世俗的嘲讽,也是对自己超脱的自信。



整首诗以清晨读经为线索,通过对读经的态度和感悟,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崇信和对世俗的批判,展现了他追求超越尘世的心境和对闲适佳境的向往。诗人通过对自身修行和对世俗的观察,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和对虚妄的嘲讽,展示了他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于内心自由的追求。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鉴赏详情»

唐代诗人柳宗元的照片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是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哲学家、儒学家和政治家。他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著名作品包括《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这些文章后来被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由于他是河东人,人们称他为柳河东。此外,他曾担任柳州刺史,因此也被称为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一起被认为是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他们被合称为“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柳宗元的诗歌和文学成就都非常杰出,他的地位可以说是一时难分轩轾。

关于柳宗元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773年,逝世于819年。

猜您喜欢

禅堂

唐代 柳宗元

发地结菁茆,团团抱虚白。
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
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
万籁俱缘生,窅然喧中寂。
心境本同如,鸟飞无遗迹。

箕子碑

唐代 柳宗元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
殷有仁人曰箕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焉。
当纣之时,大道悖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之言无所用。
进死以并命,诚仁矣,无益吾祀,故不为。
委身以存祀,诚仁矣,与亡吾国,故不忍。
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
是用保其明哲,与之俯仰;晦是谟范,辱于囚奴;昏而无邪,隤而不息;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正蒙难也。
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法,用为圣师。
周人得以序彝伦而立大典;故在书曰“以箕子归作《洪范》”,法授圣也。
及封朝鲜,推道训俗,惟德无陋,惟人无远,用广殷祀,俾夷为华,化及民也。
率是大道,丛于厥躬,天地变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欤?呜乎!当其周时未至,殷祀未殄,比干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纣恶未稔而自毙,武庚念乱以图存,国无其人,谁与兴理?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
然则先生隐忍而为此,其有志于斯乎?唐某年,作庙汲郡,岁时致祀,嘉先生独列于易象,作是颂云:蒙难以正,授圣以谟。
宗祀用繁,夷民其苏。
宪宪大人,显晦不渝。
圣人之仁,道合隆污。
明哲在躬,不陋为奴。
冲让居礼,不盈称孤。
高而无危,卑不可逾。
非死非去,有怀故都。
时诎而伸,卒为世模。
易象是列,文王为徒。
大明宣昭,崇祀式孚。
古阙颂辞,继在后儒。

笼鹰词

唐代 柳宗元

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
云披雾裂虹霓断,霹雳掣电捎平冈。
砉然劲翮剪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
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
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
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
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