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湘江》原文赏析

  • zài
    shàng
    xiāng
    jiāng
  • [
    táng
    dài
    ]
    liǔ
    zōng
    yuán
  • hǎo
    zài
    xiāng
    jiāng
    shuǐ
    jīn
    cháo
    yòu
    shàng
    lái
  • zhī
    cóng
    gēng
    qiǎn
    nián
    huí

原文: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


相关标签:写江感慨愁苦

译文及注释

湘江的水一如既往奔流不息,如今我又要溯流而上。
不知这次前去,又要几年才能回来?

注释:
再上湘江:又一次逆湘水而上。上,逆水而行。
好在:依旧,如故。
上来:逆水而来。
遣:使。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湘(xiāng)江的水一如既往奔流不息,如今我又要溯(sù)流而上。
不知这次前去,又要几年才能回来?

注释:
再上湘江:又一次逆湘水而上。上,逆水而行。
好在:依旧,如故。
上来:逆水而来。
遣(qiǎn):使。 《再上湘江》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柳宗元在公元815年被迁往柳州担任刺史的经历。柳宗元原本满怀希望返回长安,但却在三月十三日被迫离开,与同时被迁往连州的刘禹锡一同离开国门,再次踏上了迁谪之路。这首《再上湘江》是柳宗元在行至湖南境内时写下的作品。

这段背景描绘了柳宗元内心的悲愤和忧伤。他本来期待回到长安,但却被迫离开,被调往柳州担任刺史。这种突如其来的改变使他感到难以言说的悲伤和愤怒。他与刘禹锡一同离开国门,再次开始了漫长的流亡生涯。

在行至湖南境内时,柳宗元写下了这首《再上湘江》。这首诗可能是他对湘江的再次登临的描写,也可能是他对自己流亡生涯的反思和抒发。无论是哪种解读,这首诗都充满了柳宗元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篇创作背景描绘了柳宗元在公元815年被迁往柳州的经历,以及他在行至湖南境内时写下的《再上湘江》。这个背景为读者提供了理解这首诗的背景和情感基础。 《再上湘江》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赦中将柳宗元召回京城。然而,柳宗元却在回京的路上因病去世,未能实现重返京城的愿望。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柳宗元内心的痛苦和对未来的忧虑。他通过描绘湘江的美景,暗示了自己曾经对湘江的喜爱和向往,但此时此刻,他却无心欣赏,只能用“好在湘江水”一句带过。接着,他表达了对前途的担忧,不知道要经历多少年才能回京,对于被贬到偏僻边州的遭遇感到无比的痛苦和不安。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柳宗元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京城的眷恋。尽管他一再被贬,但他仍然保持着斗争不屈的精神,希望能够重返京城实现自己的抱负。然而,命运却让他无法如愿,最终他在回京的路上逝世。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柳宗元内心的痛苦和对未来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京城的眷恋。它是柳宗元一生经历的苦难和挫折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抗争的真实写照。 《再上湘江》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柳宗元的照片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是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哲学家、儒学家和政治家。他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著名作品包括《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这些文章后来被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由于他是河东人,人们称他为柳河东。此外,他曾担任柳州刺史,因此也被称为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一起被认为是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他们被合称为“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柳宗元的诗歌和文学成就都非常杰出,他的地位可以说是一时难分轩轾。

关于柳宗元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773年,逝世于819年。

猜您喜欢

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唐代 柳宗元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入黄溪闻猿

唐代 柳宗元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唐代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