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木芙蓉姿容艳美,不自藏匿;岂容独自存在,无人欣赏。
它优雅地矗立在潇水的西岸;秋季来临,风劲霜多。
美丽的倩影告别了寒江;移植到廊前,散发着芳香。
它与荷花混在一起实在困难;因此生长在高岸上。
注释:
木芙蓉:又称木莲,生长在陆地上。
美:指的是木芙蓉。
盈盈:姿态美好的样子。湘西:指潇水的西岸。
委:放置,指的是栽培。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室。
芰荷:指荷花。
高岸:高地。
《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译文及注释详情»
在湘江岸边,没有人欣赏她的美丽。她是一朵孤独的花,没有伴侣,没有知音。她在寂寞中生长,却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美丽和坚强。诗人通过描写木芙蓉,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和思考。
诗中还有一种自爱、自慰的情感。诗人在贬谪之后,虽然身处困境,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才能。他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希望能够为时政做出贡献。他关注着时局的变化,与朋友讨论政治和为官之道,希望能够再次施展自己的才能。他提携后进,培养人才,积蓄力量,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诗中的木芙蓉成为了诗人心灵的镜子和与读者沟通的渠道。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诗人将自己的心态物化成了木芙蓉。木芙蓉孤独而美丽,象征着诗人的心情。她在湘江岸边独自生长,没有人欣赏她的美丽,正如诗人在贬谪中的孤寂和无奈。诗人通过描写木芙蓉,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与读者产生了共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木芙蓉,表达了诗人在贬谪中的孤寂和无奈,以及他对自己理想的坚持和追求。诗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的心态物化成了木芙蓉,使诗中的木芙蓉成为了诗人心灵的镜子和与读者沟通的渠道。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特点,通过描写木芙蓉,传达了诗人深层次的情感和思考。
《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鉴赏详情»
柳宗元(773年-819年)是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哲学家、儒学家和政治家。他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著名作品包括《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这些文章后来被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由于他是河东人,人们称他为柳河东。此外,他曾担任柳州刺史,因此也被称为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一起被认为是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他们被合称为“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柳宗元的诗歌和文学成就都非常杰出,他的地位可以说是一时难分轩轾。
关于柳宗元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773年,逝世于819年。
鼻亭神,象祠也。
不知何自始立,因而勿除,完而恒新,相传且千岁。
元和九年,河东薛公由刑部郎中刺道州,除秽革邪,敷和于下。
州之罢人,去乱即治,变呻为谣,若痿而起,若朦而了,腾踊相视,欢爱克顺。
既底于理,公乃考民风,披地图,得是祠。
骇曰:“象之道,以为子则傲,以为弟则贼,君有鼻而天子之吏实理。
以恶德专世祀,殆非化吾人之意哉!”命亟去之。
于是撤其屋,墟其地,沉其主于江。
公又惧楚俗之尚鬼而难谕也,乃遍告于人曰:“吾闻‘鬼神不歆非类’,又曰‘淫祀无福’。
凡天子命刺史于下,非以专土疆、督货贿而已也。
盖将教孝弟,去奇邪,俾斯人敦忠睦友,祗肃信让,以顺于道。
吾之斥是祠也,以明教也。
苟离于正,虽千载之违,吾得而更之,况今兹乎?苟有不善,虽异代之鬼,吾得而攘之,况斯人乎?”州民既谕,相与歌曰;“我有苟老,公燠其肌。
我有病癃,公起其羸。
髫童之嚚,公实智之。
鳏孤孔艰,公实遂之。
孰尊恶德?远矣自古。
孰羡淫昏?俾我斯瞽。
千岁之冥,公辟其户。
我子洎孙,延世有慕。
”宗元时谪永州,迩公之邦。
闻其歌诗,以为古道罕用,赖公而存,斥一祠而二教兴焉。
明罚行于鬼神,恺悌达于蛮夷,不惟禁淫祀,黜非类而已。
愿为记以刻山石,俾知教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