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品德高尚的你相别,如今已有三十个春秋。今天我独自登临故地,形影孤单,物是人非,禁不住流下了悲伤的泪水。
注释:海鹤:比喻品德高尚的人。孙汝听注:“海鹤以喻德公。”(海鹤用来比喻德高望重的人,这里指的是德公)
存亡:指己存彼亡,自己还活着而德公已经去世。
三十秋:三十年。贞元元年,柳宗元的父亲柳镇任鄂岳沔都团练判官,宗元随从在这一带活动,得以结识德公。至作此诗时,整整三十年。
《长沙驿前南楼感旧 / 昔与德公》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诗人柳宗元在元和十年赴柳州途中经过长沙时的情景。柳宗元在十三岁时曾随其父到过长沙驿,并在驿前南楼与德公相见。三十年前,诗人在童年时期曾在这里受到长辈的关爱,但如今德公已经去世,人去楼空,再也无法见到他。当诗人重返这个曾经的地方时,不禁感慨万分,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下来。这个故事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时光和人物的思念之情。 《长沙驿前南楼感旧 / 昔与德公》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诗是一首感怀往事的作品。诗人怀念的对象是三十年前见到的“德公”,而德公已经去世了。三十年过去了,生死存亡真是无常啊!触发诗人怀念的媒介是“长沙驿前南楼”。根据《柳集点勘》的解释,长沙驿在潭州,这首诗是在去柳州的路上写的,诗人当时四十三岁。从诗中提到的“三十秋”可以推测,诗人与德公在驿站前分别时,诗人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德公自然是指的诗人所怀念的人,但称他为“海鹤”,却有着特殊的含义。具体指的是谁,现在已经无法确定,但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潇洒、自由、无拘无束、来去自如的意味,并因此给整首诗增添了一种空灵的诗意情调。
整首诗都是抒发情感,温和而仁慈。每个字都朴实无华,每句话都是发自内心。诗中的感受,通过字里行间流露出来,每个字句都紧扣着感怀往事的主题,一气贯注,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诗中的“存亡三十秋”蕴含着无尽的伤感。既有世事的艰难,也有人生的坎坷,既有过去的情愫,又有现在的思念。“数行泪”既是为德公而哭泣,也是为自己的未完成的事业而悲叹,谴责和悲伤交织在一起。诗中的“独”字,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前方的路途茫茫,可以想象得到。诗人怀念过去,伤感现在,所以有许多感慨。
实际上,诗中还有一层没有明说的无常感:官场更是无常!一个月被命令北归,两个月到了京城,三个月又被贬到柳州,人生真是难以预料!怀念过去,伤感现在,诗人情不自禁地流下了几行清泪。与之前的《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相比,这首诗一喜一悲,炎热与寒冷相继,令人深思。
《长沙驿前南楼感旧 / 昔与德公》赏析详情»
柳宗元(773年-819年)是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哲学家、儒学家和政治家。他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著名作品包括《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这些文章后来被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由于他是河东人,人们称他为柳河东。此外,他曾担任柳州刺史,因此也被称为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一起被认为是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他们被合称为“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柳宗元的诗歌和文学成就都非常杰出,他的地位可以说是一时难分轩轾。
关于柳宗元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773年,逝世于8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