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岑征君归鸣皋山》原文赏析

  • sòng
    cén
    zhēng
    jūn
    guī
    míng
    gāo
    shān
  • [
    táng
    dài
    ]
    bái
  • cén
    gōng
    xiāng
    mén
    wàng
    guī
    ān
    shí
    shì
    jiē
    kuí
    lóng
    zhōng
    tái
    jìng
    sān
    chaī
  • zhì
    rén
    zhào
    gāo
    jiǔ
    zhōu
    nài
    tiān
    jiān
    ér
    zuò
    yǐn
  • guì
    dào
    néng
    quán
    zhēn
    qián
    huī
    yōu
    lín
    tàn
    yuán
    guān
    huà
    yóu
    yín
  • guāng
    yǒu
    tiān
    xià
    yán
    líng
    weí
    rén
    suī
    dēng
    luò
    yáng
    diàn
    殿
    cháo
    yóu
    shēn
  • xiè
    míng
    zhǔ
    jīn
    chèng
    yǎn
    jiǎn
    chén
    dēng
    gāo
    lǎn
    wàn
    guǎng
    广
    chéng
    lín
  • dǎo
    hǎi
    níng
    shòu
    shǎng
    hái
    shān
    feī
    wèn
    jīn
    西
    lái
    yáo
    shān
    gòng
    yuán
    guī
    chén

原文: 岑公相门子,雅望归安石。奕世皆夔龙,中台竟三拆。
至人达机兆,高揖九州伯。奈何天地间,而作隐沦客。
贵道能全真,潜辉卧幽邻。探元入窅默,观化游无垠。
光武有天下,严陵为故人。虽登洛阳殿,不屈巢由身。
余亦谢明主,今称偃蹇臣。登高览万古,思与广成邻。
蹈海宁受赏,还山非问津。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


相关标签:送别赞美友人友谊

译文及注释

译文:岑公是相门之子,有着谢安一样的雅望。世代都有腾飞的巨龙,中台级别的就有三人。至人发达自有先兆,举手高揖九州伯,却不愿意为臣。无可奈何在天地直间,成为隐沦客。大道贵在深得全真,飞龙有时也潜辉幽卧。不妨趁此时探讨宇宙人生奥秘,观化神游在无垠的宇宙之中。光武帝拥有天下以后,严子陵作为他的老朋友,不愿意为臣。虽然登上光武帝在洛阳的宫殿,也不愿意放弃巢由样的隐士身份。我也曾经谢辞过明主,如今自称傲慢而穷困之臣。登高而思万古,真想与仙人广成子为邻。鲁仲连为朋友能蹈海而死,难道他会接受赏赐,我还山以后就不屑再去官场问津了。西风来了,我会像晋朝的宰相王导一样摇扇遮鼻,不愿意沾上官场的半点气息。

注释:征君:隐居不应朝廷征聘的人。
相门子:征君盖与诗人岑参同族,故云。岑参《感旧赋序》:“国家六叶,吾门三相矣。”
安石:东晋谢安,字安石。
奕世:累世。
夔龙:传说舜时的两位贤臣。
中台:星名,三台(上台、中台、下台)之一。古谓三公上应三台。
拆:通“坼”,分开,裂开。
机兆:事机的先兆。
揖:揖而不拜。
九州伯:九州之长官。句指隐而不仕。
潜辉:藏辉。
邻:全诗校:“一作鳞。”
元:同“玄”。窅默:幽深难测。
无垠:无形状之貌。
光武:用严光事。
偃蹇:傲世之意。
广成:即广成子。
蹈海:用鲁仲连事。
西来:全诗校”一作终期“。
元规尘:晋庾亮字元规。此以“元规尘”喻权臣之盛气凌人。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在天宝三年(744年),李白因为某种原因被排挤出京城,被迫离开了他曾经热爱的都市生活。唐玄宗虽然赐予他一些金钱,但这并不能抚慰他内心的痛苦和失落。李白感到自己被社会所抛弃,他的思想陷入了极度的烦闷之中。

在被迫离开京城后,李白选择在江淮一带流浪,他希望通过旅行来寻找内心的平静和答案。他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旅途,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和追求。他希望通过漫长的旅途,重新找回自己曾经的热情和活力。

然而,李白的旅途并不顺利。他经历了艰难的行程和各种困难,但他并没有放弃。相反,这些困难激发了他内心的力量和创作的灵感。他开始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思考。

李白的创作背景是他被迫离开京城后的流浪生活,这段经历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通过旅行和诗歌创作,试图寻找自己内心的平静和答案,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不满。这段创作背景使得李白的诗歌充满了独特的情感和思想,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被赶出长安后,心情激愤和失望的情绪下所写的。诗中表达了对唐玄宗统治集团的控诉和对黑暗政治现实的决裂的誓言。

第一部分(1~4句)描写了岑征君作为相门之子,具有谢安一样的雅望。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和生动的比喻,将岑征君卓越的才能比作腾飞的巨龙,充分展现了他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

第二部分(5~12句)描述了送别岑征君的情景和岑征君归隐鸣皋山的原因。诗中写到岑征君虽然才华出众,却不被世人所容,凸显了现实的黑暗。岑征君的隐居生活虽然是无奈之举,但却充满了幽深凄清、恬淡纯净的氛围,与权贵专权、尔虞我诈的黑暗现实形成鲜明对比。无论是送别的情景还是隐居生活的想象,都表现了诗人极度苦闷的心情。

第三部分(13~20句)中,诗中描述了封建时代谦恭下士的君主和性格傲岸、蔑视权贵的贤士。李白引用这些古人的典故,旨在提出一种理想化的君臣关系,批评唐玄宗的“轻士”,同时表明自己不愿以牺牲人格来换取功名的态度。这种追求人格价值的理想,是在盛唐政治开明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受到自由浪漫的时代精神的培养和滋育,代表了中国封建时代知识分子追求人格价值、值得布衣寒士骄傲的人生追求。

到了第四部分(21~24句),诗人将内心的激愤、失望和苦闷写成了揭露与斥责。在唐玄宗统治集团的统治下,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奸佞得志,贤才受辱,形成了黑暗的政治现实。诗人表示再也不能忍受这个黑暗的现实,用消极归隐的方式表达了他的反抗,同时也反映了他思想中的消极因素。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照片
李白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猜您喜欢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

唐代 李白

我来扬都市,送客回轻舠。
因夸楚太子,便观广陵涛。
仙尉赵家玉,英风凌四豪。
维舟至长芦,目送烟云高。
摇扇对酒楼,持袂把蟹螯。
前途倘相思,登岳一长谣。

门有车马客行

南北朝 鲍照

门有车马客,问君何乡士。
捷步往相讯,果得旧邻里。
凄凄声中情,慊慊增下俚。
语昔有故悲,论今无新喜。
清晨相访慰,日暮不能已。
欢戚竞寻叙,谈调何终止。
辞端竟未究,忽唱分途始。
前悲尚未弭,后戚方复起。
嘶声盈我口,谈言在我耳。
“手迹可传心,愿尔笃行李。”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唐代 陈子昂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