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太阳落山,又是一天过去。今年第一次看到大雁北飞。多么希望把这个消息告诉情郎。春天来了,夜晚开始渐渐变短。还是不要思念的好。
注释: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隋唐以来曲多以“子”名,“子”有小的含义,大体属于小曲。
乌西匿(nì):指太阳落山。乌这里是太阳的代称。
雁北翔:大雁北飞,暗指春天到来。
好与:叮嘱之辞。
宵渐短:仲春时节日夜均分,过此之后日渐长而夜渐短,故有此说。
思量:想念。
《南歌子·又是乌西匿》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1906年的冬季,当时著名学者王国维正在外地教书。由于长时间离家,他深深地思念着家人,同时也相信家人也在思念着他。在这种思念之情的驱使下,王国维决定以妻子的口吻来写下这首词。这首词是他对家人的思念之情的真实表达,也是他对家庭温暖和亲情的深深感受的体现。通过模仿妻子的口吻,他希望能够更加真实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这首词传达给家人他对他们的思念和爱意。这篇创作背景展示了王国维作为一个家庭人的情感和家庭观念的重要性,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对家庭的珍视。这首词成为了他与家人之间情感纽带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成为了他对家庭的思念和对家人的爱的永恒纪念。 《南歌子·又是乌西匿》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围绕一首小词展开,这首小词只有23个字,却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思妇内心复杂的情感。
首先,诗中通过描述“乌西匿”和“雁北翔”这两个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光阴流逝的忧愁和恐惧。太阳落山代表白天已经过去,夜晚已经到来;而大雁北飞则意味着冬季已经过去,春天即将到来。这些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引发了思妇内心的忧虑和不安。
其次,诗歌以春天的到来为背景。尽管春光明媚、春宵温暖,但是思妇的爱人却不在她身旁,这使得她感到孤独和寂寞。这也是思妇内心悲伤痛苦的另一个原因。
第三,古人认为大雁可以传递远方的人的消息,因此诗中的“雁北翔”也引发了传书的联想。思妇看到大自然中“乌西匿”和“雁北翔”的景象,引起了她内心的感动,于是她希望大雁能够给她的心上人带去两句话:“春来宵渐短,莫思量。”这表达了思妇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诗歌以短短的八个字作为结尾,深情地描绘了思妇内心的情感。她在自己痛苦的同时,也想到了对方也在为相思而痛苦,她希望对方不要受到这种煎熬。这展现了她忘我的关怀和体贴。
总的来说,这首小词通过简洁而细腻的描写,刻画出了思妇内心复杂的情感。诗中的自然景色和传书的联想,以及思妇对心上人的思念和关怀,都使得这首小词充满了深情和感动。
《南歌子·又是乌西匿》赏析详情»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