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池中的荷花和荷叶已经凋零了。有些枯黄的艾蒿从墙头冒了出来。夕阳照在孤寂的客舍上,更让人感到寂寞无奈。
坐看秋日的天空感觉一切正在消失当中。白天将会过去,继而是无尽的黑夜。又怎么能渡过一天比一天长的夜晚。
注释:
①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②芙蓉:荷花的别名。
③萧艾:艾蒿,臭草。
④孤馆:孤寂的客舍。
⑤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
⑥白日去昭昭:白日指太阳,阳光。昭昭指明亮。
⑦争度:怎么渡过。渐长宵:一天比一天长的夜晚。
《浣溪沙·已落芙蓉并叶凋》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1908年秋天的北京。在这一年的正月,王国维迎娶了潘丽正作为他的妻子。三月份,王国维带着妻子北上,潘氏负责家务,而王国维则专心致志于学术研究。 《浣溪沙·已落芙蓉并叶凋》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悲秋的词进行解读。词中渗透着一种悲哀绝望的情绪。首先,词中描写了秋天萧瑟的景象,如“已落芙蓉并叶凋,半枯萧艾过墙高”。这些描写常用于古人写悲秋题材时,用来起兴,一般都是写眼前实景。然而,“芙蓉”和“萧艾”这两个词出自《离骚》,本身具有象征意义。因此,“已落芙蓉”这句话可能不仅仅是写境,还有可能是在造境。这种景象虽然可能是当时眼前所见的,但“萧艾”与“芙蓉”对举,再加上“半枯”和“过墙高”的形容,似乎带有一些调侃的味道。这种写实景却又暗含寓托深意的手法,正是王国维擅长的。
然而到了下阕,作者开始将个人不遇的悲伤导向整个人间的悲悯。“坐觉清秋归荡荡”表达了秋天虽然凄凉,但秋天的一切也正在消失,接下来是更为凄凉的冬天。“眼看白日去昭昭”则表示白天很快就要过去,接下来是漫长的黑夜。这两句话的口吻让人感到一种宿命已定无可奈何的恐惧。而“争度”则是在问“怎么度过”。这是一种疑问,其中充满了对人间未来的担忧与焦虑。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写秋天的凄凉景象和个人的悲伤,表达了对整个人间的悲悯和对未来的担忧。同时,词中运用了写实景却又暗含寓托深意的手法,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技巧。
《浣溪沙·已落芙蓉并叶凋》赏析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