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月到东南秋正半》原文赏析

  • dié
    liàn
    huā
    ·
    yuè
    dào
    dōng
    nán
    qiū
    zhèng
    bàn
  • [
    jìn
    xiàn
    dài
    ]
    wáng
    guó
    weí
  • yuè
    dào
    dōng
    nán
    qiū
    zhèng
    bàn
    shuāng
    zhōng
    jiān
    hào
    dàng
    liú
    yín
    hàn
    shuí
    shuǐ
    jīng
    lián
    xià
    kàn
    fēng
    qián
    yǐn
    yǐn
    wén
    xiāo
    guǎn
  • liáng
    lòu
    shī
    湿
    fēng
    miàn
    zuò
    qīng
    guāng
    fēn
    zhào
    ēn
    yuàn
    yuàn
    liǔ
    gōng
    huái
    hún
    piàn
    cháng
    mén
    西
    zhāo
    yáng
    diàn
    殿

原文: 月到东南秋正半。双阙中间,浩荡流银汉。谁起水精帘下看。风前隐隐闻箫管。
凉露湿衣风拂面。坐爱清光,分照恩和怨。苑柳宫槐浑一片。长门西去昭阳殿。


相关标签:秋天宫怨孤独蝶恋花

译文及注释

月到东南秋正半。双阙(què)中间,浩荡流银汉。谁起水精帘下看。风前隐隐闻箫管。
双阙:古代宫殿前的高建筑物,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以二阙之间有空缺,故名双阙。水精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子。

凉露湿衣风拂面。坐爱清光,分照恩和怨。苑(yuàn)柳宫槐(huái)浑一片。长门西去昭阳殿。
苑柳宫槐:喻承雨露之恩者。昭阳殿: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所居,因以指得宠者承恩之处。 《蝶恋花·月到东南秋正半》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双阙:古代宫殿前的高建筑物,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以二阙之间有空缺,故名双阙。双阙是宫殿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于皇帝接受朝臣朝拜或举行盛大仪式的场所。

水精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子。水精帘是一种高质量的帘子,通常由细腻的丝绸或细密的纱织成,具有清澈透明的颜色,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

苑柳宫槐:喻承雨露之恩者。苑柳和宫槐是两种常见的树木,它们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比喻受到恩泽或庇护的人。苑柳和宫槐都是生长茂盛、枝叶繁茂的树木,象征着受到丰富的雨露滋润,得到了保护和庇护。

昭阳殿: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所居,因以指得宠者承恩之处。昭阳殿是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居住的地方,因此成为了指代得宠的人所受到恩宠的地方。昭阳殿是古代宫殿中的重要建筑,常用于皇后居住或举行重要宴会的场所。 《蝶恋花·月到东南秋正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词的解读和分析。这首词借用了宫词的体裁,以表达对“君国”的情思。在封建宫廷中,君主和宫人之间的关系是主奴关系,宫人们仰慕君主,希望能得到他的恩宠。这与文人们希望进入朝廷,谋取官位的愿望是一致的。因此,文人们在宫词中表达的宫怨,实际上也是他们失意时的怨愤之情。

这首词是在1908年秋天创作的。词中描绘了月亮转到东南方的天空,正值秋半时候,宫殿的双阙之间。银河在浩荡奔流。有人起来在水精帘下窥看,只听到隐隐的箫管之声。凉露沾湿了她的衣裳,西风拂面。她独自欣赏着明月的清光,照亮了宫中的承恩和孤怨两处景色。苑中的杨柳和宫里的槐树连成一片,唉,长门宫西去就是昭阳殿了。

这首词表达了清秋时分的孤寂情思。词中使用了深沉冷艳的词语,如“银汉”、“水精帘”、“凉露”、“清光”,这些词语都带有冷的意象,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冰封世界。词人常常使用这样的语句来构建他心中的“理想国”,希望能常住于此,远离红尘。这是词人对自己人格精神的忠诚恪守,对“般若境界”的追求。正如饶宗颐在《人间词话平议》中评价的那样:“拳拳忠悃”,让人感叹不已。 《蝶恋花·月到东南秋正半》赏析详情»

猜您喜欢

点绛唇·万顷蓬壶

近现代 王国维

万顷蓬壶,梦中昨夜扁舟去。萦回岛屿,中有舟行路。
波上楼台,波底层层俯。何人住?断崖如锯,不见停桡处。

浣溪沙·掩卷平生有百端

近现代 王国维

掩卷平生有百端,饱更忧患转冥顽。偶听鹈鴂怨春残。
坐觉亡何消白日,更缘随例弄丹铅。闲愁无分况清欢。

鹊桥仙

清末近现代初 王国维

沉沉戍鼓,萧萧厩马,起视霜华满地。
猛然记得别伊时,正今日、邮亭天气。
北征车辙,南征归梦,知是调停无计。
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