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万顷蓬壶》原文赏析

  • diǎn
    jiàng
    chún
    ·
    wàn
    qǐng
    péng
  • [
    jìn
    xiàn
    dài
    ]
    wáng
    guó
    weí
  • wàn
    qǐng
    péng
    mèng
    zhōng
    zuó
    biǎn
    zhōu
    yíng
    huí
    dǎo
    屿
    zhōng
    yǒu
    zhōu
    xíng
  • shàng
    lóu
    tái
    céng
    céng
    rén
    zhù
    duàn
    jiàn
    tíng
    ráo
    chù

原文: 万顷蓬壶,梦中昨夜扁舟去。萦回岛屿,中有舟行路。
波上楼台,波底层层俯。何人住?断崖如锯,不见停桡处。


相关标签:抒怀愁绪向往点绛唇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梦中,我坐在一叶扁舟上,漂向万里飘渺的蓬莱。在那仙山岛屿中徘徊,寻找神仙。其中必定有通往仙山的道路。海面上倒映着神山仙阁,随着波浪的起伏显得层层叠叠的。那陡峭的海岸就像被大锯子剖开一样,没有可以系船的地方。

注释:点绛唇:词牌名,此调因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共有四十一字。上阕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下阕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
蓬壶:即蓬莱,传说中的仙山。
萦回:盘旋往复。
层层俯:楼台在水中的倒影。
断崖:陡峭的山崖。
停桡处:可以停船登岸的地方。 《点绛唇·万顷蓬壶》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王国维在1905年创作这首词的时候,中国正处于新旧交替的时期。在这个时刻,国内的知识分子们渴望开辟未来,但却感到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王国维也和这些知识分子一样感到迷茫和无助,因此他选择将这种迷茫的情感寄托于梦境与仙境之中,通过创作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这首词可以看作是王国维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思考和抒发。 《点绛唇·万顷蓬壶》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王国维的《点绛唇》是一首以梦境中寻仙为主题的词,通过描写追求蓬莱神山的过程,表达了内心的彷徨与焦虑。

词中的“万顷蓬壶,梦中昨夜扁舟去”简洁而有力地描述了追求者在茫茫仙岛中的艰难与渺小。蓬壶是一个无数前人历尽千辛万苦也难以到达的仙岛,而万顷则是一个广阔无边的区域。与之相比,梦中的经历是短暂而仓促的,扁舟更是微小轻微。这种远大而艰难与仓促而简陋之间的对比,突出了追求者意志的坚强与实力的薄弱。

接下来的“索回岛屿,中有舟行路”表达了追求者已经进入神山海域,在群岛之间穿行,目标近在咫尺的兴奋和对新发现的渴望。这两句让人感受到了经历千难万险后终于接近目的地的喜悦和对未知的期待。

词中的“波上楼台,波底层层俯”描述了新的发现,即神山仙阁及其水中的倒影。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光怪迷离的感受,与梦境的环境相呼应。而“断崖如锯,不见停桡处”则描绘了高山陡峭光滑的剖面,连停船的地方都找不到。这种描述表达了追求者在追求探索的道路中从希望到失望,从坚持到困惑的心理历程。

总的来说,王国维的《点绛唇》以纪梦和游仙的方式表现了追求者在追求探索的道路中所经历的可望而不可及的痛苦与焦虑。通过描写梦境中的寻仙过程,词中展现了追求者内心的彷徨与困惑。 《点绛唇·万顷蓬壶》赏析详情»

猜您喜欢

浣溪沙·掩卷平生有百端

近现代 王国维

掩卷平生有百端,饱更忧患转冥顽。偶听鹈鴂怨春残。
坐觉亡何消白日,更缘随例弄丹铅。闲愁无分况清欢。

鹊桥仙

清末近现代初 王国维

沉沉戍鼓,萧萧厩马,起视霜华满地。
猛然记得别伊时,正今日、邮亭天气。
北征车辙,南征归梦,知是调停无计。
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两字。

清平乐

清末近现代初 王国维

垂杨深院,院落双飞燕。
翠幕银灯春不浅,记得那时初见。
眼波靥晕微流,尊前却按凉州。
拚取一生肠断,消他几度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