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御马五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译文:
曹将军是魏武帝曹操的后代子孙,而今却沦为平民百姓成为寒门。英雄割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曹家文章丰采却在你身上留存。当年为学书法你先拜师卫夫人,只恨得没有超过王羲之右将军。你毕生专攻绘画不知老之将至,荣华富贵对于你却如空中浮云。开元年间你常常被唐玄宗召见,承恩载德你曾多次登上南薰殿。凌烟阁的功臣画象年久褪颜色,曹将军你挥笔重画又别开生面。良相们的头顶都戴上了进贤冠,猛将们的腰间皆佩带着大羽箭。褒公鄂公的毛发似乎都在抖动,他们英姿飒爽好象是正在酣战。开元时先帝的天马名叫玉花骢,多少画家画出的都与原貌不同。当天玉花骢被牵到殿中红阶下,昂首屹立宫门更增添它的威风。皇上命令你展开丝绢准备作画,你先用浅淡颜色勾画出轮廓,然后苦心图绘。片刻间九天龙马就在绢上显现,一下比得万代凡马皆成了平庸。玉花骢图如真马倒在皇帝榻上,榻上马图和阶前屹立真马相同。皇上含笑催促左右赏赐你黄金,太仆和马倌们个个都迷惘发怔。将军的门生韩干画技早学上手,他也能画马且有许多不凡形象。韩干只画外表画不出内在精神,常使骅骝好马的生气凋敝失丧。将军的画精美美在画中有神韵,偶逢真名士才肯为他动笔写真。而今你漂泊沦落在战乱的社会,平常所画的却是普通的行路人。你到晚年反而遭受世俗的白眼,人世间还未有人象你这般赤贫。只要看看历来那些负盛名的人,最终已经坎坷穷愁纠缠其身了。
注释:
丹青:指绘画。
行:古时诗歌的一种体裁。
曹霸:唐代名画家,以画人物及马著称,颇得唐高宗的宠幸,官至左武卫将军,故称他曹将军。
魏武:指魏武帝曹操。
庶:即庶人、平民。清门:即寒门,清贫之家。玄宗末年,霸得罪,削籍为庶人。
卫夫人:名铄,字茂猗。晋代有名的女书法家,擅长隶书及正书。
王右军:即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
这两句是说曹霸生精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译文及注释详情»
曹霸是盛唐时期著名的画马大师。在安史之乱后,他陷入了潦倒漂泊的境地。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杜甫在成都与他相识,并对他的遭遇深感同情,写下了这首《丹青引》。
这首诗以苍凉的笔调开篇。首先提到曹霸是魏武帝曹操的后代,但如今却被削去了贵族身份,沦为普通百姓。然后,诗人展开一笔,赞扬了曹霸祖先曹操在中原地区的辉煌业绩,尽管已经成为历史,但他的诗歌艺术却依然高超,辞采美妙,流传至今。开头四句抑扬起伏,跌宕多姿,气势恢宏,统领全篇。清代诗人王士禛非常赞赏这首诗,称其为“工于发端”。
接着,诗人写到了曹霸在书画方面的师承渊源、进取精神、刻苦态度和高尚情操。曹霸最初学习了东晋卫夫人的书法,写得一手好字,只是遗憾不能超过王羲之。他一生都沉浸在绘画艺术中,不知不觉间老去,但他的情操高尚,不追求功名富贵,将其看作是浮云一般的虚幻。诗人的笔法灵活,用“学书”一句作为陪衬,有意地放松了节奏;而“丹青”一句则点出了主题,写得主次分明,抑扬顿挫,错落有致。
在“开元”以下的八句中,诗人转入了主题,高度赞扬了曹霸在人物画方面的辉煌成就。在开元年间,曹霸应诏去见唐玄宗,多次登上南薰殿。南薰殿上的功臣像因年久褪色,曹霸受命重绘。他用生动的笔触画出了栩栩如生的形象。文臣头戴朝冠,武将腰插大竿长箭。褒国公段志玄、鄂国公尉迟敬德的形象栩栩如生,毛发飞动,神采奕奕,仿佛随时要从画中跃出,奔赴沙场鏖战一番。曹霸的肖像画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展现了他高超的技艺。
诗人一层层地描写,画人仍然是衬托,画马才是重点。在“先帝”以下的八句中,诗人细腻地描写了曹霸画玉花骢的过程。
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许多画师都曾描摹过,但没有一个能够逼真地描绘出它的形象。有一天,玉花骢被牵到阊阖宫的赤色台阶前,昂首挺立,神态傲然。玄宗便命令曹霸在场地上展开白绢,即兴写生。曹霸在作画之前巧妙地运用思维,然后挥洒笔墨,短时间内一气呵成。那画马神奇雄峻,宛如从宫门腾跃而出的飞龙,其他马都在它面前黯然失色。
通过这首诗,杜甫向读者展示了曹霸在绘画艺术中的卓越成就,尤其是在人物画和马的描绘方面。他的笔触生动,形神兼备,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曹霸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讲解详情»
这篇鉴赏文章主要是对一首诗进行分析和评价。该诗与前一首诗相互补充,起笔洗炼,苍凉。首先叙述了曹氏原本是魏武之后的后裔,如今却沦为庶人的情况。然后赞颂了曹氏祖先的业绩和辞采,认为这些才华依然存在于曹氏身上。诗的开头抑扬起伏,跌宕多姿。接着写到曹氏在书画方面的努力和进取,以及其高尚的情操。他一生都沉迷于丹青,不思富贵,也不知道老去的日子即将到来。诗中的“学书”是为了衬托,“丹青”则是点题。整体结构清晰,抑扬顿挫,错落有致。接下来的“开元”八句集中赞扬了曹氏人物画的成就。紧接着的“先帝”八句则细腻地描绘了曹氏描绘“玉花骢”的过程。接下来的“玉花”八句写出了画马的艺术魅力,使真假难分,并以韩干的画作为对比。最后的“将军”八句写出了如此精湛绝伦的画师竟在战乱年代中落泊江湖,为画路人卖画为生,表达了作者晚年失意的感慨。整首诗在结构上错综神奇,宾主分明。情感上抑扬起伏,摇曳多姿。诗的结句更是被历代诗人所赞赏。清代翁方纲曾称此诗为气势充盛,是“古今七言诗第一压卷之作”。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鉴赏详情»
杜甫(712-770)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他的字是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他出生在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汉族。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约有1400余首被保留了下来。他的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杜甫曾居住在成都。后世为了纪念他,在成都建立了杜甫草堂。杜甫的诗歌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包括政治、社会、自然和人生等方面。他的作品中也包含了对自己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表达。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在中国广为传诵,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阅读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