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发愁?
且欣赏这即将消逝的春光,也不要害怕酒喝多了让人伤怀更多。
翡翠鸟在曲江上的楼堂上作巢,原来雄踞的石麒麟现今倒卧在地上。
仔细推敲事物的道理知道需要及时行乐,为什么要用浮名牵绊自己的一生。
每天退朝归来,都要典衣沽酒。常常到曲江边举杯畅饮,尽醉而归。
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只看见蝴蝶在花丛深处飞来飞去,蜻蜓在水面慢慢的飞,时不时点一下水。
我要把话传给世人,希望人们与这样美好的春光共同流连享乐,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违背啊!
注释:
曲江:河名,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唐朝时候是游赏的好地方。
减却春:减掉春色。
万点:形容落花之多。
且:暂且。经眼:从眼前经过。
伤:伤感,忧伤。江上小堂巢翡翠 巢翡翠:翡翠鸟筑巢。
苑边高冢卧麒麟苑:指曲江胜境之一芙蓉花。冢:坟墓。
推: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
浮:虚名。
朝回:上朝回来。典:押当。
债:欠人的钱。行处:到处。
深深:在花丛深处;又可解释为“浓密的样子”。见:现。
款款:形容徐缓的样子。传语:传话给。
风光:春光。共流转:在一起逗留的盘桓。
违:违背,错过。
《曲江二首》译文及注释详情»
公元758年,唐朝正处于政治腐败的困境中。尽管京城已经收复,但兵革之祸仍未平息,国家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在这个时候,一位诗人目睹着唐朝的衰败,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正值暮春时节,诗人来到了曲江。曲江曾经是一片繁华的景区,但如今却荒凉败坏。诗人借写曲江景物的荒凉来表达对时局的哀叹。他用诗歌的形式,抒发自己对唐朝政治腐败所带来的祸乱的忧虑和不满。
诗人通过描绘曲江的景物,展现了这个时代的凄凉和无奈。曲江的景色已经不再美丽,一片荒芜和破败。这景象与当时的政治局势相呼应,唐朝的繁荣已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混乱和衰败。
诗人的心境也十分杂乱。他对唐朝的衰败感到痛心,对政治腐败的现象感到愤慨。他深知这种腐败将给国家带来灾难,而自己却无能为力。他的内心充满了无奈和忧虑,这种情绪通过诗歌得到了宣泄。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是唐朝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曲江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时局的哀叹和对政治腐败的不满。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成为了唐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曲江二首》创作背景详情»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逐渐凋谢消失。作者用“欲尽”一词,表达了对花儿逝去的无奈和惋惜之情。而“莫厌伤多酒入唇”则是在告诫自己,不要因为伤感而厌弃酒的陶醉。面对逝去的美好,作者选择用酒来麻醉自己,以忘却伤感。
“且复明朝花再发,从他桃李一时新。”尾联是说,明天还会有新的花朵绽放,从其他的桃李花果中也会有新的美景。
尽管眼前的花儿即将凋谢,但作者并不绝望,他相信明天还会有新的花朵绽放。他用“明朝花再发”来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同时,他也提醒自己,不要过于沉溺于眼前的美景,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去欣赏其他的美好。他用“从他桃李一时新”来形容其他的花果,意味着世界上还有无数美好的事物等待着他去发现。
整首诗以曲江的花景为背景,通过描绘花儿凋谢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美好的惋惜和对未来美好的期待。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风飘花落和酒入唇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无奈。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杜甫(712-770)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他的字是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他出生在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汉族。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约有1400余首被保留了下来。他的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杜甫曾居住在成都。后世为了纪念他,在成都建立了杜甫草堂。杜甫的诗歌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包括政治、社会、自然和人生等方面。他的作品中也包含了对自己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表达。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在中国广为传诵,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阅读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