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词》原文赏析

  • qiáo
  • [
    qīng
    dài
    ]
    zhū
    jǐng
  • bái
    yún
    duī
    jiǎn
    qīng
    huái
    guàn
    shēn
    lín
    niǎo
    caī
  • dài
    jiāng
    huā
    shǔ
    duǒ
    jìng
    tiǎo
    dié
    xià
    shān
    lái

原文: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相关标签:写人生活向往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白云之中捡青槐枝,经常进入深林中连鸟都不会起疑心。无意之间身上带着几朵花,连落在花上的蝴蝶也被他用肩膀“挑”了下来。

注释:惯:习以为常,积久成性;习惯。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捡(jiǎn):从地上拾取、拣取。

青槐(qīng huái):槐树的一种,叶子呈青绿色。

枝(zhī):树枝。

连(lián):连续不断。

疑心(yí xīn):怀疑心情。

无意(wú yì):不经意间。

带着(dài zhe):携带着。

几朵(jǐ duǒ):几朵。

花(huā):花朵。

蝴蝶(hú dié):昆虫的一种,翅膀呈彩色。

肩膀(jiān bǎng):人体上连接手臂和躯干的部位。

挑(tiāo):用手或其他工具托起或抬起。 《樵夫词》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不寂寞。他与自然和谐相处,享受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他没有繁琐的世俗纷扰,没有功名利禄的困扰,只有简单而纯粹的生活。他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追求随心如愿的自我。他的生活虽然简朴,但却充满了满足和幸福。他的生活方式是诗人向往的,也是现代人渴望的。诗歌通过对樵夫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呼唤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追求真正的幸福。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手法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通过对樵夫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由、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呼唤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追求真正的幸福。这首诗歌以其意境美、人物美、生活美的特点,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樵夫词》赏析详情»

猜您喜欢

减字木兰花·江南游女

宋代 苏轼

江南游女,问我何年归得去。雨细风微,两足如霜挽纻衣。
江亭夜语,喜见京华新样舞。莲步轻飞,迁客今朝始是归。

醒心亭记

宋代 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
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
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别山僧

唐代 李白

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
谑浪肯居支遁下,风流还与远公齐。
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猿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