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在半堤上,花雨纷飞。对着风日睛和的好天气进行消遣娱乐,但我却毫无情绪。虽然眼前满是春色,可以流连忘返,但元军大兵即将临近,万紫千红的景色将会荡然无存。杜鹃鸟的叫声在催促着回家,黄莺闭住了嘴,太学生们纷纷上书。春光里只剩下红芍药花。
注释:百字令:词牌名,即念奴娇。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十句四仄韵。
芳辰:风日睛和的好天气。
无奈情绪:没有办法,毫无情绪。
“春色句:虽然眼前满是春色,可以流连忘返,但元军大兵即将临近,万紫千红的景色将会荡然无存。
尚:仍然,仍旧。堪:可以,能够。
鹃促归期:杜鹃鸟的叫声在催促着回家。实指朝中之士离京而走。
莺收佞舌:黄莺闭住了嘴。实指台省之臣沉默不言。
燕作留人语:指太学生们纷纷上书。
红药:红芍药花。韶光:大好春光。孤主:单独一个。
东风:暗指当时权臣贾似道装国殃民。
飞书传羽:指元军已临近。
新塘杨柳:指贾似道新纳的小妾。
《百字令·半堤花雨》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宋恭宗德祐元年(1275年),当时的皇帝还年幼,朝政大权被贾似道这个奸相所掌握。与此同时,元兵大举南下,临安已经成为他们的囊中之物。整个朝廷上下都陷入了恐慌之中。然而,唯独贾似道却隐藏了自己的真实意图,过着奢华放纵的生活,他并没有将这一切告知朝廷。正是在这个时候,他创作了这首名为《百字令》的词曲。
这首词曲是在杭州创作的,贾似道在那里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他的生活方式与朝廷上下的恐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首《百字令》可以说是他对现实的一种反思和表达。词曲中的每个字都是精心挑选的,通过简洁而有力的文字,贾似道表达了自己对权力的追求和对享乐生活的向往。
这首词曲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当时朝廷的动荡和贾似道的独特处境。贾似道作为奸相,他的行为和态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议论。他的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也引发了人们对权力和享乐的思考。这首《百字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既是贾似道个人情感的宣泄,也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种批判和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百字令》的创作背景是在宋恭宗德祐元年,当时朝政大权被贾似道掌握,元兵南下,临安已经陷入困境。贾似道却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首词曲是他在杭州创作的作品,通过简洁而有力的文字表达了他对权力和享乐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对权力的思考。
《百字令·半堤花雨》创作背景详情»
的苦楚最深。这里的“恨杀东风”是词人对春天的不满和失望之情的表达,也可以理解为对时局的不满和忧虑。接下来的几句“几番过了,不似今番苦”,则是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对比。历经几番春天的来临,但今年的苦楚却与以往不同,更加深刻。这里的“几番过了”也可以理解为历经几番政治动荡和国家危机,但今年的情况更加严峻。
下阕写词人的忧国之情。起句“独上西楼”,表明词人独自登上西楼,俯瞰着整个西湖景色,也可以理解为词人独自思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接下来的几句“望断天涯路,思量千万重。”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思考。词人望着远方,却看不到通往未来的道路,思考着千万重的问题和困境。这里的“望断天涯路”也可以理解为对国家前途的迷茫和无奈。
接下来的几句“不堪回首,已是黄昏独自愁。烟波江上使人愁,千万恨,恨极无由。”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时局的不满。词人回首过去,已是黄昏时分,意味着国家已经陷入了困境和危机之中。烟波江上的景色使人愁苦,也可以理解为政治的黑暗和社会的动荡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困扰。词人对此感到无尽的恨意,却又无从发泄和排解。
最后两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表达了词人对国家的希望和坚定的信念。青山依旧在,意味着国家的基业依然存在,虽然经历了几度夕阳红,但仍然有希望和机会。这里的“几度夕阳红”也可以理解为国家历经了几次危机和挫折,但仍然能够重新崛起和焕发生机。
整首词通过描绘西湖景色和词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春天的惜别和伤感,同时也透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时局的不满。词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自己的感受,抒发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时代的思考。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词人对春天的痴迷和对自然的赞美,又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切和对时局的忧虑。
《百字令·半堤花雨》赏析详情»
片帆摇曳,喜东风吹雨,秋容新沐。
一带长江,青未了、天际乱峰如簇。
浮玉山空,梧桐人去,月冷神仙屋。
停舟吊古,*泉三酹寒菊。
犹记邂逅桓郎,驿楼残照里,倚阑吹竹。
南去北来人自唤,老树柳丝长绿。
倦客能吟,倚歌而和,醉写沧浪曲。
今宵何处,钓鱼台下寻宿。
梧宫冷月,把秋心锁住,几重帘幕。
写韵生涯残本在,肯负文箫旧约。
倚竹天寒,牵萝地悄,翠袖盈盈薄。
蓝桥断了,琼浆那日曾酌。
谁怜一曲横塘,风波来往,不信菱枝弱。
唤起湘娥深夜语,彷佛云和响作。
镜仄鸾愁,弦幺鹄怨,别梦迷苍壑。
谱成彤史,璇闺芬烈如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