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五岭地区的麦子收割完了,荔枝刚刚成熟,穿上了红色的外衣。红纱皱起来,装饰着一个水晶般的果肉。可惜,命运让它生长在远离长安的地方。
回忆起天宝时期的往事,贵妃特别喜欢吃荔枝。一旦香消马嵬驿,红尘依旧,新丰道上,看不到驿使送来的荔枝,只能看到郁郁葱葱的骊山。
注释:五岭句:五岭是指湖南与广州交界处的大余岭、越城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麦秋指的是麦子收获的季节,即农历四月。秋在这里指的是谷物成熟。
丹:变红。
绛纱二句:绛纱指的是红色的纱,这里指的是荔枝的红色外壳。水晶丸指的是荔枝果肉晶莹剔透,像水晶一样。
开元:唐明皇李隆基所用的年号。
妃子:指唐明皇的爱妃杨玉环。
魂散马嵬关:唐明皇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唐明皇逃往蜀地,途经马嵬关时,军队不行,迫使唐明皇刺死杨贵妃。马嵬关即马嵬坡,位于今陕西兴平西。
骊山:位于陕西临潼,唐时是一个避暑胜地,唐明皇在这里建造了华清池,常常与杨贵妃在这里休憩。
《浪淘沙·五岭麦秋残》译文及注释详情»
唐明皇与杨贵妃之事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唐明皇,即唐玄宗,是唐朝的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使得唐朝达到了繁荣鼎盛的巅峰。而杨贵妃,则是唐明皇的宠妃,她美丽动人,才情出众,深深地吸引了唐明皇的心。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相遇可以追溯到唐明皇即位之初。当时,杨贵妃还是一个普通的宫女,但她的美貌和才华却引起了唐明皇的注意。唐明皇对杨贵妃的宠爱日益加深,甚至将她封为贵妃,成为宫廷中地位最高的女性。
然而,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并非一帆风顺。唐明皇的宠爱引起了朝臣的不满,他们认为杨贵妃过于干涉政务,影响了唐明皇的决策。此外,唐明皇对杨贵妃的宠爱也引起了其他嫔妃的嫉妒和争斗。这些因素逐渐加剧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矛盾。
然而,尽管面临重重困难,唐明皇对杨贵妃的爱却始终没有改变。他对杨贵妃宠爱有加,赐予她无数的荣华富贵。杨贵妃也对唐明皇深情厚意,她以自己的美貌和才华为唐明皇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快乐。
然而,命运却对唐明皇与杨贵妃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明皇被迫逃离长安,与杨贵妃分离。他们的爱情被战乱所打破,唐明皇与杨贵妃再也没有相见的机会。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思念和痛苦,成为了他晚年的心结。
唐明皇与杨贵妃之事成为了中国文学艺术的重要题材,被广泛地传颂和演绎。无论是诗词、戏曲还是小说,都有关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作品。这段爱情故事不仅展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深情厚意,也反映了唐朝盛世的辉煌和灿烂。它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永远流传下去。
《浪淘沙·五岭麦秋残》创作背景详情»
起的尘土弥漫,而杨妃的身影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整篇词以杨贵妃喜食鲜荔枝为线索,通过描写荔枝的色、形、味,展现了杨妃对珍奇事物的追求和玄宗对她的专宠。同时,通过岭南、西蜀驰驿进献荔枝的情节,揭示了玄宗为了满足杨妃的喜好而不惜远道奔波的行为。然而,词中也透露出对玄宗荒淫、杨妃专宠的批判,以及对玄宗与杨妃悲剧结局的叙述。
整篇词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对照等,使词意更加深刻。同时,词中的音律也非常考究,通过选择合适的词语和句式,使整篇词既有音韵之美,又能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洞察。词中既有对杨妃的赞美和对她追求珍奇事物的理解,又有对玄宗的批判和对他们悲剧结局的叙述。这种对历史的审视和对人性的思考,使得这首词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写杨贵妃喜食鲜荔枝和玄宗命人从岭南、西蜀驰驿进献荔枝的情节,展现了唐天宝年间玄宗荒淫、杨妃专宠的历史事件。同时,词中也透露出对玄宗荒淫、杨妃专宠的批判,以及对他们悲剧结局的叙述。整篇词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考究的音律,使词意更加深刻。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洞察。这首词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给人以深刻的借鉴和启迪。
《浪淘沙·五岭麦秋残》赏析详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他是汉族,出生于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由于吉州原属庐陵郡,他自称“庐陵欧阳修”。他被谥号为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这是对他们在文学和政治领域的杰出贡献的认可。后来,他又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一起被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这是对他们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
欧阳修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地位,曾担任过宰相和枢密使等重要职位。他在政治上主张变法,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推行新法、整顿军队、加强教育等。他的政治理念和改革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方面,欧阳修的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洒脱、婉约细腻为特点,被誉为“欧阳诗风”。他的散文作品则以清新自然、富有感情的笔触而著称。他的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
欧阳修对史学也有重要的贡献,他主编了《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和整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注重史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欧阳修于1072年去世,享年66岁。他的思想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