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原文赏析

  • lán
    huā
    lìng
    ·
    宿
    zào
    kǒu
    wén
    yóu
  • [
    sòng
    dài
    ]
    shì
  • tóng
    shàng
    sān
    gēng
    jīng
    mèng
    hún
    chù
    liáng
    zhěn
    diàn
    zhī
    qiū
    gēng
    tīng
    hán
    qióng
    zhù
  • mèng
    zhōng
    lái
    shí
    yóu
    zài
    jiāng
    tíng
    zuì
    zūn
    qián
    yǒu
    wèn
    jūn
    rén
    weí
    dào
    bié
    lái
    xīn

原文: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相关标签:抒情思念愁绪木兰花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深夜的三更时分,夜雨点点洒在梧桐树叶上,那淅淅沥沥的雨声将我从美梦中惊醒,梦中的场景再也找不到了。我躺在竹席上,感受到夜晚微凉的气息,知道秋天已经来到,还能听到寒蛩不停地叫着,似乎在催促妇人快点纺布。

梦中来时的路在眼前清晰地呈现,我仿佛还沉浸在江亭的歌舞之中。在酒杯前一定有人询问你,是为了倾诉离别之后的心情。

注释:
木兰花令:词牌名,双调,五十六字,七言八句,上、下片名四句三仄韵。
造口:又名皂口,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处,滨赣江。
子由:作者弟弟苏辙之字。
才叔:不详。
三更:夜半十一时至翌晨一时,言夜深。
无觅处:无地可寻找。
簟:竹席。
蛩:蟋蟀,又名促织。
促:催促。
机杼:织布机与梭子,这里代指织布。
历历:清楚明白。
尊:通“樽”,酒杯。
问君人:知心人问你。
心与绪:心思、心事。 《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公元1094年(宋哲宗绍圣元年)的八月。当时,作者被贬至定州,然后又被贬至英州,但在途中经过了江西虔州。八月七日,作者上了惶恐滩,最终到达了虔州,并登上了郁孤台,在造口过夜。在深夜的三更半夜,作者被雨声惊醒。在这个历史的背景下,作者怀念古代的幽情,表达了自己处境的凄凉,同时也寄托了对兄弟的深情。 《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围绕着一首词展开,词的上片写夜半惊魂,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痛苦之情;下片则回忆了路途上的美好经历。整首词运用了前人的词句,将思念之情融入到景物之中,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痛苦和对未竟事业的壮志。同时,词中也透露出一丝余悸和对生命的珍惜。

上片以“梧桐叶上三更雨”为开头,巧妙地运用了唐代温庭筠的《更漏子》词,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贬怨之情。作者通过描写夜半的秋雨,将自己的离情苦与温庭筠的词相呼应,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空虚和无处寻觅的感受。

下片则以“夜凉枕覃已知秋,更听寒蛰促机抒”为开头,通过描写秋夜的凉意和寒蛰催促农妇早起织布的声音,进一步渲染了作者此时的凄凉心境。然而,作者在困境中展现出泰然的心态,关注着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展现了他爱民的品格。

最后一段则回忆了路途上的美好经历,作者在梦中回想起走过的路程,历经河北、河南、江苏,最终到达江西的虔州。在虔州,作者在清江畔的歌舞亭里与好友共享宴饮,虽然宴会规模不大,但仍展现出作者的雄风。最后,作者再次提到与友人的交谈,表达了对兄弟情谊和未竟事业的思念。

整篇赏析通过描写离别之情和美好回忆,展现了作者对离别的痛苦和对未来的壮志。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对友情的重视。整首词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令人感叹作者的才情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苏轼的照片
苏轼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猜您喜欢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宋代 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木兰花令(仙吕调)

宋代 柳永

有个人人真攀羡。问著洋洋回却面。你若无意向他人,为甚梦中频相见。
不如闻早还却愿。免使牵人虚魂乱。风流肠肚不坚牢,只恐被伊牵引断。

木兰花令

宋代 黄庭坚

黄金捍拨春风手。帘幕重重音韵透。梅花破萼便回春,似有黄鹂鸣翠柳。
晓妆未惬梅添就。玉笋捧杯离钿袖。会拚千日笑尊前,他日相思空损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