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原文赏析

  • piàn
  • [
    táng
    dài
    ]
    shāng
    yǐn
  • piàn
    qióng
    yīng
    jià
    dòng
    tiān
    lián
    chéng
    shí
    èr
    zhuàn
  • liáng
    gōng
    qiǎo
    feì
    zhēn
    weí
    leì
    chǔ
    chéng
    lái
    zhí
    qián

原文: 一片琼英价动天,连城十二昔虚传。
良工巧费真为累,楮叶成来不直钱。


相关标签:咏物抒情愤懑怀才不遇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块美玉引发了很多联想,说它的价值天价绝不夸张。十五座城池与它交换,并非虚传而是写在书上。

良工巧运匠心,精雕细琢,到头来却累了自己;把一块玉石精雕成真假难辨的楮叶,竟然不值半文钱。

注释:琼:玉的美称。动天:表示极高之意。
连城十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赵惠文王得到楚国和氏璧,秦昭王愿意以十五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此诗中的“十二”应为“十五”。
楮:一种树木的名称,叶子类似桑树,可以用其皮制作桑皮纸。直:即值。 《一片》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会昌五年(845年)创作的。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古今有各种说法。清代的冯浩认为:“这是一首自叹之词,应该是在未第时写的。”(《玉溪生诗集笺注》)这个说法也有其原因,因为作者早已以文才闻名,“在文人之间有一定的地位”,所以他参加科举考试时,多次遭到权贵的嫉妒而落榜。冯浩所说的“自叹之词”,就是指这首诗。 《一片》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以称为真品。然而,这样的良工巧匠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不是直接得到金钱,而是通过功食禄的方式得到了回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才华被浪费、不被重视的不满和愤懑之情。



“犹胜金石堆琼瑞,不是人间造化偏。”这句诗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金石堆积的琼瑞虽然珍贵,但它们只是自然界的产物,没有经过人的创造和加工。而楮叶虽然是人工雕琢而成,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赏识。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对于才华被埋没、不被珍视的痛苦和无奈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琼英、和氏璧、象牙雕成的楮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才华被埋没、不被重视的愤懑和痛苦之情。诗人通过对比自然界的珍宝和人工创造的艺术品,表达了对于才华被浪费的不满和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琼英、和氏璧、楮叶的描写,将自己的心情和命运巧妙地融入其中,给人以深深的共鸣和思考。 《一片》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照片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出生于郑州荥阳,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他的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被誉为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为他们的诗文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所以被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然而,他的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理解,因此有人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意思是他的诗歌很受欢迎,但很少有人能够解读其中的含义。

由于李商隐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他的作品收录在《李义山诗集》中。李商隐去世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猜您喜欢

与元微之书

唐代 白居易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
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
且云:危惙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
”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且置是事,略叙近怀。
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
形骸且健,方寸甚安。
下至家人,幸皆无恙。
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诸院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
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
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
乃至蛇虺蚊蚋,虽有,甚稀。
湓鱼颇肥,江酒极美。
其余食物,多类北地。
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
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
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
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此三泰也。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
封题之时,不觉欲曙。
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
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
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
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乐天顿首。

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京

唐代 李商隐

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
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唐代 李白

岁星入汉年,方朔见明主。
调笑当时人,中天谢云雨。
一去麒麟阁,遂将朝市乖。
故交不过门,秋草日上阶。
当时何特达,独与我心谐。
置酒凌歊台,欢娱未曾歇。
歌动白紵山,舞回天门月。
问我心中事,为君前致辞。
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
大圣犹不遇,小儒安足悲。
云南五月中,频丧渡泸师。
毒草杀汉马,张兵夺云旗。
至今西洱河,流血拥僵尸。
将无七擒略,鲁女惜园葵。
咸阳天下枢,累岁人不足。
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
赖得契宰衡,持钧慰风俗。
自顾无所用,辞家方来归。
霜惊壮士发,泪满逐臣衣。
以此不安席,蹉跎身世违。
终当灭卫谤,不受鲁人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