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mò mò):寂静无声。
春阴(chūn yīn):春天的阴云。
酒半酣(jiǔ bàn hān):酒喝得有点醉。
风透春衫(fēng tòu chūn shān):风透过春衣。
雨透春衫(yǔ tòu chūn shān):雨透过春衣。
人家蚕事欲眠三(rén jiā cán shì yù mián sān):人家的蚕事已经快要睡觉了。
桑满筐篮(sāng mǎn kuāng lán):桑树上的叶子装满了筐篮。
柘(zhè):亦名“黄桑”,叶可饲蚕,故多桑柘并用。
先自离怀百不堪(xiān zì lí huái bǎi bù kān):先自己离开,心情百般不堪。
樯(qiáng):船上桅杆。
燕呢喃(yàn ní nán):燕子在呢喃叫。
梁燕(yàn):房中梁上的燕子。
篝灯(gōu dēng):把灯烛放在笼中。
强把锦书看(qiǎng bǎ jǐn shū kàn):强迫自己看锦书。
人在江南,心在江南(rén zài jiāng nán xīn zài jiāng nán):身体在江南,心思在江南。
《一剪梅·漠漠春阴酒半酣》译文及注释详情»
漠漠:形容景色模糊、朦胧,寂静无声。
眠三:指一种睡眠的状态,即连续睡三次。
柘:又称为“黄桑”,是一种植物,其叶可用来饲养蚕虫,因此常与桑树一起种植。
樯:船上的桅杆,用来支撑帆。
樯燕:指在旅途中停歇的燕子。
梁燕:指在房间的梁上筑巢的燕子。
篝灯:将灯烛放在笼子里,以增加光亮。
《一剪梅·漠漠春阴酒半酣》注释详情»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词的分析,词的内容是作者对江南的怀念。上片描写了江南春天的景色,作者用清丽洗炼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在暮春时节,春阴漠漠,春风春雨吹透了、打湿了轻柔的春衫。此时,春蚕已经快要入眠,养蚕的人们采摘桑、柘叶,喂饱了蚕。这是江南暮春时节独特的景象,充满了生机。
下片转换了笔调,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词中的“先自离怀百不堪”一句真实地表达了离乡怀乡的深沉愁苦,同时也点明了上片所描绘的并不是眼前所见的景色,而只是作者记忆中最深刻的江南风景画,突出了离乡人的思念之情。回忆增加了离愁,使人难以承受;而眼前停在船樯上不停呢喃的燕子又勾起了对家中屋梁上栖息的燕子的思念。既不能像《长命女》中的“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那样长久相聚,唯有在灯下细细阅读那封读过无数遍的家书,以此来慰藉情感。信是江南的亲人写来的,作者的心也随之飞回了江南。词中的“篝灯”用竹笼罩着灯光,即点起了灯笼。“锦书”是指妻子用前秦苏蕙织锦为回之旋图诗寄给丈夫的信,这里说明信是妻子寄来的。词中的“强”字非常巧妙:因为这封家书,每次看一次都会引起一次别样的愁情,心里虽然不想看,但思念家乡时又忍不住要翻出来看,所以说是勉强看之,表达了矛盾的心情。最后两句“人在江南,心在江南”抒发了作者对亲人和故乡深切的眷恋之情,同时也呼应了上片的景物描写,使之带上了更加浓烈的感情色彩。
《一剪梅·漠漠春阴酒半酣》赏析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