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夜》原文赏析

  • juàn
  • [
    sòng
    dài
    ]
    shì
  • juàn
    zhěn
    yàn
    cháng
    xiǎo
    chuāng
    zhōng
    weì
    míng
  • cūn
    quǎn
    feì
    cán
    yuè
    rén
    xíng
  • shuaī
    bìn
    jiǔ
    bái
    huái
    怀
    kōng
    qīng
  • huāng
    yuán
    yǒu
    luò
    weǐ
    zhī
    jìng
    chéng

原文: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相关标签:夜晚抒怀孤寂

译文及注释

译文:失眠的人总是对这漫漫长夜感到厌烦,窗户仿佛永远也见不到光亮似的。
荒寂的孤村中传来狗吠声,那是几个行人在残月下赶路。
鬓发早已稀疏斑白,旅途的情思空空胸中静。
眼前荒园中阡陌纵横,纺织娘声声叫个不停,不断空鸣叫哪能有功成?

注释:倦枕:对枕头感到厌烦,即失眠。
未明:天还没有亮。
残月:这里指天将明的月亮。
衰鬓:头发稀少,是人老的表现。
旅怀:客居时的情怀。清:清苦。
络纬:一种虫子的名字,也叫莎鸡,俗称纺织娘。 《倦夜》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苏轼在公元1097年被贬到昌化军后的生活情况。起初,苏轼寄居在一所官屋中,但后来朝廷得知此事后,派人将他赶出来。于是,苏轼只能在儋州城南的桄榔林下自己筹建一处住宅,取名为桄榔庵。这首诗是在公元1099年,苏轼已经六十四岁时写的。这段背景描绘了苏轼在贬谪期间的艰辛生活,也反映了他对逆境的坚韧和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倦夜》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倦夜》是苏轼的一首诗,通过描写失眠的人对长夜的怨恨和对天亮的盼望,表达了作者对自己飘零生活和政治绝望的感慨。整首诗结构紧凑,联想自然,描写生动,含意深刻。

首联“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描写了失眠的人讨厌夜长,希望天快亮,但黑夜却不肯退去,窗户老是不见光亮。这表达了作者失眠时间之久,情绪之烦躁,对天明的切盼。失眠的原因可能是作者被贬的不幸、对前途的担忧、生活的艰难或对自己年老而无所作为的悔恨。

颔联“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描写了荒寂的孤村黎明的景象,同时也衬托出作者寂寞的心情。失眠的人可能已经很久了,时间可能是五更以后,天快明了。深夜是没有行人的,为生计奔波的人多半是黎明以前早起早行,所以引来犬吠。孤村和残月点明了作者所处的环境和时间。

颈联“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表达了苏轼已经年老,经历了官场的升沉和调动频繁,饱尝了不能安居的苦楚。他感叹自己只是空喊,并未做出对人民有益的事,正如蟋蟀终日“织呀织”,只不过是空喊,是虚织。

尾联“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以荒园络纬自比,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政治上的绝望。他感叹自己只是空喊,并未做出什么对人民有益的事,正如蟋蟀终日“织呀织”,只不过是空喊,是虚织。

整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在艺术上可媲美。两首诗都是写窗前月下,表达了对夜晚的感慨。苏轼的《倦夜》通过描写失眠和对天亮的盼望,表达了对自己飘零生活和政治绝望的感慨。而李白的《静夜思》则通过描写寂静的夜晚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两首诗都有各自的特点,但都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总的来说,苏轼的《倦夜》通过描写失眠和对天亮的盼望,表达了对自己飘零生活和政治绝望的感慨。诗歌结构紧凑,联想自然,描写生动,含意深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倦夜》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苏轼的照片
苏轼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猜您喜欢

秋莲

元代 刘因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临江仙·佳人

宋代 李石

烟柳疏疏人悄悄,画楼风外吹笙。倚栏闻唤小红声。熏香临欲睡,玉漏已三更。
坐待不来来又去,一方明月中庭。粉墙东畔小桥横。起来花影下,扇子扑飞萤。

正月崇让宅

唐代 李商隐

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
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
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
背灯独共馀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