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又除草来又砍树,
田头翻耕松土壤。
千对农人在耕地,
洼地坡田都前往。
家主带着长子来,
子弟晚辈也到场,
有壮汉也有雇工,
地头吃饭声音响。
妇女温柔又娇媚,
小伙子们真强壮。
耜的尖刃多锋利,
南面那田先耕上。
播撒百谷的种子,
颗粒饱满生机旺。
小芽纷纷拱出土,
长出苗儿好漂亮。
禾苗越长越茂盛,
谷穗下垂长又长。
收获谷物真是多,
露天堆满打谷场,
成万成亿难计量。
酿造清酒与甜酒,
进献先祖先妣尝,
完成百礼供祭飧。
祭献食品喷喷香,
是我邦家有荣光。
献祭椒酒香喷喷,
祝福老人常安康。
不是现在才这样,
不是今年才这样,
万古都有这景象。
注释:
载芟载柞:芟,割除杂草;柞,砍除树木。载……载……,连词,又……又……
泽泽:通“释释”,土解。
千耦:耦,二人并耕;千,概数,言其多。耘:除田间杂草。
徂:往。隰:低湿地。畛:高坡田。
侯:语助词,犹“维”。主:家长,古代一国或一家之长均称主。伯:长子。
亚:叔、仲诸子。旅:幼小子弟辈。
疆:同“强”,强壮者。以:雇工。
嗿:众人饮食声。有嗿,嗿嗿。馌:送给田间耕作者的饮食。
思:语助词。媚:美。
依:壮盛。士:毛传训“子弟也”,朱熹《诗集传》训“夫也”。
有略:略略。略,锋利。耜:古代农具名,用于耕作翻土,西周时用青铜制成锋利的尖刃,是后世犁铧的前身。
俶:始。载:读作“菑”,用农具把草翻埋到地下。南亩:向南的田地。
《载芟》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一首乐歌,由周王在秋收后用新谷祭祀宗庙时所唱。有一种说法是这首乐歌是在春天籍田时祭祀社稷时唱的。根据诗的内容、在《周颂》中的编排以及艺术风格来看,这首乐歌的创作时代应该晚于《周颂·臣工》《周颂·噫嘻》等篇,可能是在周成王之后创作的。 《载芟》创作背景详情»
全诗描写了禾苗生长的过程,从初生的嫩苗到茂盛的禾苗,展现了农民对田地的精心管理和呵护。诗中提到了灌溉、施肥、除草等农田管理的重要环节,显示了古代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同时,诗中还描绘了农民们的辛勤劳作和对丰收的期盼,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第十九至第二十一句写丰收。禾苗长势喜人,庄稼茂盛,农民们欢呼雀跃,庆祝丰收的到来。诗中提到了庄稼的丰满和颜色的鲜艳,形容了丰收的喜悦和欢乐氛围。这部分描写展示了农业生产的成果和农民们的劳动成果,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部分从第二十二句开始,写了农民们在丰收后的欢庆活动。农民们举行盛大的宴会,享受着美食和美酒,歌舞升平,欢声笑语。诗中提到了丰盛的食物和美味的酒,形容了宴会的热闹和欢乐氛围。这部分描写展示了农民们在丰收后的欢庆活动,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成果的享受。
整首诗通过描写农田开垦、春耕、播种、禾苗生长、田间管理、丰收和欢庆活动等环节,展示了古代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对农业生产的热爱,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成果的喜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和生动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农田的繁忙景象和农民的辛勤付出,同时也展现了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的丰收成果。整首诗以韵律紧凑的形式呈现,给人以饱满的艺术享受。
《载芟》鉴赏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