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画师》原文赏析

  • zèng
    huà
    shī
  • [
    jìn
    xiàn
    dài
    ]
    xùn
  • fēng
    shēng
    bái
    xià
    qiān
    lín
    àn
    sài
    cāng
    tiān
    bǎi
    huì
    dān
  • yuàn
    huà
    jiā
    xīn
    jiàng
    zhī
    yán
    zhū
    zuò
    chūn
    shān

原文: 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
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相关标签:抒情爱国感慨

译文及注释

译文:从南京城刮出的阴风使千林万树暗淡无光,沉沉雾气遮天蔽日使百花枯萎凋零。希望画家构想出新的意境,只管用鲜丽的颜彩描绘春光明媚的山色。

注释:画师:指日本画师望月玉成。
白下:白下城,故址在今南京金川门外。唐武德九年(626年)移金陵县治于此,改名白下县,故旧时以白下为南京的别称。
百卉(huì):百种花草。殚(dān):尽,指枯萎。
意匠:指艺术创造上的构思。
研:磨,旧时写字作画,须将墨磨于砚中。朱墨:朱为红色,墨为黑色,均为写字作画的颜色。春山:朝气蓬勃的山。 《赠画师》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933年1月26日,是鲁迅赠送给日本画家望月玉成的。当时,望月玉成远道而来,寻找绘画的题材。而鲁迅在那个时期亲眼目睹了日军不断的侵略行为,以及国民政府对军事和文化的“围剿”,中国遭受了巨大的破坏,成为了一片焦土。这种景象让鲁迅感到了巨大的悲愤。

然而,鲁迅同时也对中国抗战的胜利充满了信心。他相信中国人民能够战胜侵略者,重建家园。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鲁迅创作了这首诗。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中国的深情厚意,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心。通过这首诗,鲁迅希望能够激励人们团结起来,共同抵抗侵略,重建一个繁荣昌盛的中国。 《赠画师》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阴暗凄惨的画面,表达了旧中国社会的破碎和悲惨,以及国民政府的统治所带来的压迫和摧残。诗中使用了“白下”一词来暗示国民政府的统治,同时也影射了阴森和肃杀的氛围。然而,诗的后两句转折,表达了对画师的希望和请求,希望他能用新颖的构思和鲜艳的色彩描绘生机勃勃的春天山林。诗中强调只使用朱墨一种颜料来绘画,以求画出一片红的春山。诗人还强调描绘根据地要有新意匠,表现了对革命根据地的景仰和热情歌颂。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黑暗现实与革命理想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愤懑和对革命理想的坚定信念。诗的字句精炼,表达了作者的虔诚、瞻望和热情。 《赠画师》赏析详情»

猜您喜欢

秋夜有感

近现代 鲁迅

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
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
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
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

答客诮

近现代 鲁迅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替豆萁伸冤

近现代 鲁迅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
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