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潭州》原文赏析

  • tán
    zhōu
  • [
    táng
    dài
    ]
  • zuì
    cháng
    shā
    jiǔ
    xiǎo
    xíng
    xiāng
    shuǐ
    chūn
  • àn
    huā
    feī
    sòng
    qiáng
    yàn
    liú
    rén
  • jiǎ
    cái
    weì
    yǒu
    zhǔ
    gōng
    shū
    jué
  • míng
    gāo
    qián
    hòu
    shì
    huí
    shǒu
    shāng
    shén

原文: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相关标签:抒怀壮志未酬

译文及注释

译文:昨天夜里在长沙痛饮沉醉而眠,今天拂晓就伴着湘江两岸的明媚春色远行。
注释:长沙一带现在被称为潭州。湘水指的是湘江。樯燕是指船桅上的燕子。贾傅是指西汉时的贾谊,因为他曾经担任长沙王太傅的官职,所以被称为贾傅。褚公指的是唐代书法家褚遂良。绝伦表示他的书法无与伦比。名高指的是他们在各自时代都享有盛名,名声很大。回首表示回想,回忆。 《发潭州》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峡,准备北归洛阳的情景。然而,由于时局动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杜甫只得以舟为家,漂泊于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发潭州》一诗是杜甫在大历四年(769年)春离开潭州赴衡州时所作。这段背景描绘了杜甫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的流离失所和无奈的境遇,同时也展现了他在逆境中坚持写作的精神和才华。 《发潭州》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人的心情。诗人提到了两位历史上的才人志士,他们都因为忠于自己的信仰和原则而被贬谪,与诗人的遭遇相似。这种共鸣使诗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沉沦和无奈。最后一联的用典手法也很巧妙,通过借古人以抒怀,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和对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以湘江为背景,通过描写诗人的离别和沉沦,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无奈。诗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中的悲凉氛围。同时,诗人借古人以抒怀,通过对历史上才人志士的遭遇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人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无奈。诗人通过借古人以抒怀的手法,使诗中的情感更加深刻和具体,给人以强烈的共鸣和感受。整首诗以湘江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人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发潭州》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杜甫的照片
杜甫

杜甫(712-770)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他的字是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他出生在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汉族。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约有1400余首被保留了下来。他的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杜甫曾居住在成都。后世为了纪念他,在成都建立了杜甫草堂。杜甫的诗歌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包括政治、社会、自然和人生等方面。他的作品中也包含了对自己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表达。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在中国广为传诵,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阅读和研究。

猜您喜欢

武侯庙

明代 佚名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柳营曲·叹世

元代 马谦斋

手自搓,剑频磨。
古来丈夫天下多。
青镜摩挲,白首蹉跎,失志困衡窝。
有声名谁识廉颇?广才学不用萧何。
忙忙的逃海滨,急急的隐山阿。
今日个,平地起风波。

养鱼记

宋代 欧阳修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
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因洿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全其自然。
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
湛乎汪洋,晶乎清明。
微风而波,无波而平。
若星若月,精彩下入。
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
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
乃求渔者之罟,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
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
怪而问之,且以是对。
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矣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