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一觉醒来窗外一片空濛,晨雨稀疏我不禁忧心忡忡。
长期外游嗟怨身损神销,琐事如麻一一困扰胸中。
徒有经世济民的一腔宏愿,自古至今谁不是希望落空!
注释:
窗牖(yǒu 友)窗户。牖:《说文·穴部》“在墙曰牖,在屋曰窗。”
寥落:稀疏。
良游:尽兴之游。迟暮:比喻晚年、衰老。
末事:琐碎小事。末:凡物之细碎如粉者曰“末”。
经世:处理国家大事。经,治理。
尽了:全部实现。尽,悉也,备也。
《独觉》译文及注释详情»
《柳诗》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首诗作,通过描写清晨醒来时的景象和抒发人生的忧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首联的两句写景,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写,展现了清晨的寂静和沉寂。窗外没有行人和农夫,枝头没有啼鸟,只有稀疏的晨雨声。这种沉寂和微弱的声音,衬托出大地的阒寂。与孟浩然的《春晓》中描述的春意盎然的景象不同,《柳诗》选择了清晨的寂静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接下来的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易老和壮志难酬的忧愁。柳宗元被贬徙到永州十年,没有实职,过着赋闲的生活。对于一个有志于济世的政治家来说,这是一种折磨和迫害。诗人深知生命的短暂和事业的艰难,渴望摆脱这种困境,但最终却潦倒落魄,倍添悲伤。诗中的“迟暮”一词,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时势难以逆转的无限哀伤。
然而,诗人并没有遗世独立,超然物外。他被困扰于民事国事之中,虽然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但却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心中充满了悲伤。矛盾不断集结,使诗人忧心忡忡,寝食难安。诗中的“惊”和“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整首诗情感沉郁哀怨,滔滔不绝,有决堤之势。诗人的孤独和无奈通过描写清晨的寂静和人生的忧愁得到了表达。诗人的心境和情感通过这首诗作得到了深刻的展示,引发读者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独觉》赏析详情»
柳宗元(773年-819年)是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哲学家、儒学家和政治家。他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著名作品包括《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这些文章后来被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由于他是河东人,人们称他为柳河东。此外,他曾担任柳州刺史,因此也被称为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一起被认为是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他们被合称为“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柳宗元的诗歌和文学成就都非常杰出,他的地位可以说是一时难分轩轾。
关于柳宗元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773年,逝世于8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