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昔者烈士击玉壶而悲歌,以倾吐心中的犹豫不决之情,而惜其暮年将至。而今我三杯老酒下肚,拔剑对舞秋月,豪情高歌,想起今后的日子,不禁使人泪如雨下!想当年初接诏书之时,侍宴宫中,御筵上举杯朝贺,颂扬万乘之主,九重之内,嘲弄王公权贵于赤墀之上。朝见天子曾屡换飞龙之马,手中挥舞着御赐珊瑚玉鞭。我像东方朔一样,好像是天上的谪仙下凡,大隐于朝堂之内,而世人不识。我又像西施一样笑颦皆宜,大得君王恩宠。而丑女们却东施效颦,愈学愈丑。当时我得意洋洋,高兴无比,而今日却不同了。君王虽然仍然喜欢美丽的眉毛,但无奈宫中妒女谗言。我即使是像西施一样的美人,也无法在宫中立足了。
注释:
玉壶吟:李白自创歌行。据《世说新语·豪爽》记载:东晋王处仲酒后常吟唱曹操《步出夏门行》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壮诗句,一面唱,一面用如意敲打吐痰用的玉壶,结果壶口都被敲缺了。《玉壶吟》即以此为题。
烈士:壮士。
壮心:雄心。暮年:垂暮之年,即老年。
涕:眼泪。泗:鼻涕。涟:流不断。两句意为:酒后在秋月下拔剑起舞;忽然内心愤慨,高歌泪下。
凤凰诏:据《十六国春秋》记载:后赵武帝石虎下诏时,坐在高台上,让木制的凤凰衔着诏书往下飞。后称皇帝的诏书为凤诏。紫泥:甘肃武都县的一种紫色泥,性粘,古时用以封诏书。谒(yè):朝见。称觞(shāng):举杯。御筵:皇帝设的宴席。两句意为:当初我奉诏入京朝见皇帝,登御宴举杯畅饮。
揄(yú)扬:赞扬。九重:这里指皇帝居住的地方。万乘(shèng)主:这里指唐玄宗。
谑(xuè)浪:戏谑不敬。赤墀(chí):皇宫中红色的台阶。青琐:刻有连琐花纹并涂以青色的宫门。赤墀、青琐,指宫廷。贤:指皇帝左右的大臣。
朝天:朝见皇帝。飞龙马:古时皇帝所骑的马。
《玉壶吟》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的时候,当时朱谏是供奉翰林的一位官员。在他被赐金还山之前的时期,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说:“按照《玉壶吟》的说法,以篇首的两个字作为题目,是作者自己写的。那么在供奉的时候,被力士和贵记的谗言所蒙蔽,我们还能找到回山的日子吗?” 《玉壶吟》创作背景详情»
《玉壶吟》是一首既有奔放的气势,又讲究法度的好诗。全诗充满着郁勃不平之气。按气韵脉络而论,诗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共四句,主要写愤激的外在表现。诗人壮怀激烈,孤愤难平,像东晋王敦那样,敲击玉壶,诵吟曹操的名篇《龟虽寿》。诗人想到,曹操一生毕竟干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而自己却至今未展素志,不觉悲从中来,愤气郁结。三杯浊酒,已压不住心中的悲慨,于是拔剑而起,先是对着秋月,挥剑而舞,忽又高声吟咏,最后眼泪夺眶而出,涕泗涟涟。这四句一气倾泻,至此已是盛极难继。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两句,如异峰突起,境界顿变。诗人一扫悲愤抑郁之气,而极写当初奉诏进京、皇帝赐宴的隆遇。李白应诏入京,原以为可施展抱负,因此他倾心酬主,急于披肝沥胆,输写忠才。描写了他在朝廷上的作为。以上六句字字从得意处着笔。
“凤凰”两句以凤凰初下紫泥诏为开头,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敬仰和对自己的期望。接着,他描述了自己在朝廷上的表现,以及皇帝对他的赏识和宠信。这些描写形象地展示了诗人在朝廷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整首诗以奔放的气势和讲究法度的写作手法,展现了诗人的愤激之情和对自己未能实现抱负的悲慨。通过对自己在朝廷上的经历和皇帝的赏识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己未来的期望和对社会不公的不满。这首诗既有情感的宣泄,又有对现实的思考,是一首值得鉴赏的作品。
《玉壶吟》鉴赏详情»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