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
板指:射箭时用来保护手臂的护具。
调适:调整。
集合到位:聚集在一起。
抬扛:抬起来。
黄骠:黄色的骠马,指颜色鲜艳的宝马。
辕:车辕。
骖马:车辕两侧的马。
驭手:驾车的人。
皆有法:都有技巧。
箭不虚发:箭射得准确。
猎罢得宽馀:狩猎结束后得到了丰富的收获。
萧萧:马儿的鸣叫声。
旌旗猎猎:旗帜在风中飘动。
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君王的后厨:指君王的宫廷厨房。
伟业天下治平:指君王将会有伟大的事业,治理天下使之平安。
《车攻》译文及注释详情»
周宣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位于公元前827年至公元前782年。这个时期是周朝的中期,也是周朝的一个相对辉煌的时期。周宣王是周朝的第十一位君主,他在位期间致力于巩固周朝的统治地位,并通过举行各种盛大的活动来加强与诸侯的联系。
在周宣王朝,举行田猎是一项重要的活动。田猎是指君主带领诸侯在特定的地点进行狩猎活动。这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展示君主威严和统治力的方式。通过田猎,周宣王可以展示他的权威和统治能力,同时也可以加强与诸侯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东都是周宣王朝的首都,也是举行田猎活动的主要场所。东都地势平坦,草木丰茂,适合进行狩猎。在田猎活动中,周宣王会亲自率领诸侯,共同出征。这不仅是一种君主与诸侯之间的互动,也是一种展示君主威严和统治力的方式。
这首诗描述了周宣王朝会诸侯,在东都举行田猎的场景。诗中描绘了东都的美景,草木葱茏,鸟语花香。周宣王和诸侯们骑着马匹,穿越山林,追逐猎物。他们的身姿威武,气势磅礴,展现出君主的威严和统治力。诗中还描绘了诸侯们的欢声笑语,彼此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展示了他们之间的友好关系和紧密联系。
这首诗通过描绘周宣王朝会诸侯,在东都举行田猎的场景,展示了周宣王的统治能力和与诸侯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狩猎活动的热爱。这首诗不仅是对周宣王朝的一种赞美,也是对田猎活动的一种颂扬。
《车攻》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天子与诸侯一起进行田猎的诗篇。全诗共分为八章,生动地再现了举行田猎会同诸侯的整个过程。
首先,第一章总冒,描述了车马盛备,准备前往东方狩猎的场景。战马精良,猎车牢固,队伍强壮,透露出自豪与自信之情。
接着,第二、三章点明了狩猎地点是圃田和敖山。在那里,人们欢呼雀跃,马嘶声不绝于耳,旌旗蔽日,展示了周王朝的强大声威。
第四章专门描写了诸侯前来参加会猎的场景。每个人的车马整齐划一,服饰华美,显示了宣王中兴、平定外患、消除内忧后国内政治的稳定状况。
第五、六两章描述了射猎的场面。诸侯和随从士卒们都展示了自己的射箭技艺,驾车行动规范,箭术百发百中。这暗示了周王朝军队的强大,无坚不摧,所向披靡。
第七章写道田猎结束,收获丰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气氛由紧张转为缓和。
最后,第八章描述了射猎结束后整队收兵的情景,称颂了军纪的严明。赞语作为结尾,表达了喜悦之情。
整首诗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按照田猎过程有条不紊地展开,没有丝毫的混乱。作者运用高度概括性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射猎的场面和各种景象,使读者仿佛亲眼目睹,耳闻其声。例如,在描写射猎时,仅用四句十六字就生动地展现了大规模的场面。诸如“不失其驰,舍矢如破”这样的表达凝练而传神,“萧萧马鸣,悠悠旌旆”则描绘了队伍归来的景象,意境宏大而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
《车攻》鉴赏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