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云松,红玉莹。早月多情,送过梨花影。半饷斜钗慵未整,晕入轻潮,刚爱微风醒。
(鬓云松:形容发鬓如云松般飘逸。红玉:比喻女子红润的肌肤。早月:清晨的月亮。梨花影:梨花的倒影。半饷:半边头发。斜钗:斜插的发饰。慵未整:懒散未整理。晕入轻潮:微微泛起红润的肤色。刚爱微风醒:刚刚爱情萌发,被微风吹醒。)
露华清,人语静。怕被郎窥,移却青鸾镜。罗袜凌波波不定,小扇单衣,可耐星前冷。
(露华:清冷的月光。人语静:人们的声音静谧。怕被郎窥:担心被男子偷窥。移却青鸾镜:移开镜子。罗袜凌波波不定:罗袜在水中飘动不定。小扇单衣:小扇和单衣。可耐星前冷:能够忍受寒冷的夜晚。)
《鬓云松令·咏浴》译文及注释详情»
红玉:红色宝石,比喻女子红润之肌肤。参见《山花子》(昨夜浓香分外宜)注③。注:这里用红玉来形容女子的肌肤,意思是女子的肌肤红润而美丽。这个比喻出自《山花子》这首诗的注释。
晕入句:意谓微微泛起红润的肤色。注:晕入句是指女子的肤色微微泛起红润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女子的肤色。
露华:清冷的月光。注:露华指的是月光的清冷和明亮。这里用来形容月光的特点。
青莺镜:《鸳鸟诗序》云即镜子。注:青莺镜是指镜子,这个词出自《鸳鸟诗序》。这里用来形容镜子。
罗袜:此为描绘女子沐浴的情景。注:罗袜是指女子沐浴时穿的丝绸袜子。这里用来描绘女子沐浴的情景。
凌波:比喻女子步履轻盈,行于水上。此处谓拨动所沐浴之水。注:凌波是指女子的步履轻盈,像在水上行走一样。这里指的是女子拨动沐浴水的情景。
《鬓云松令·咏浴》注释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介绍了一首古代词曲《鬓云松令》。文章首先提到了这首词的原名为《苏幕遮》,并引用了范仲淹和后周邦彦的相关作品。接着,文章指出在中国的诗歌中,以美人出浴为主题的作品并不多见,只有少数几首词曲涉及此题材。然后,文章详细解析了词曲的上半阙和下半阙的内容。上半阙描写了美人入浴的情景,包括她散开的乌发、晶莹的肌肤以及洁白的浴衣。下半阙则描写了美人出浴后的情景,包括她身上的水滴如露珠般闪耀,以及她担心被人偷窥的心情。整篇赏析通过对词曲内容的解析,展示了作者对美人出浴这一题材的独特描绘和情感表达。 《鬓云松令·咏浴》赏析详情»
纳兰性德(1655-1685)是清代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纳兰词”在清代乃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在满汉融合时期,他所属的贵族家庭的兴衰与王朝国事有着密切的关联。尽管他曾侍从帝王,但他向往平淡的生活经历。他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上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他的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纳兰性德的词作《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流传至今,其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有意境,是他众多代表作之一。这首词表达了人生如初见般美好,为何秋风会悲伤画扇?人心本应不变,却常常易变。这些词句充满了深意,展现了纳兰性德独特的感慨和思考。
纳兰性德的生平中,他经历了家族的兴盛和衰落,也经历了个人的起伏和变迁。他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感慨。他的词作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心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纳兰性德的生命在1685年结束,他的早逝使他的词作更加珍贵。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纳兰性德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