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是什么时候,下起了细细的小雨?屋檐下的花朵都已被雨水打湿,然而花底下的人却默默无语。
轻轻地将屏风掩紧,玉炉中所焚之香也已燃尽。谁能看到有个人正满含哀愁、深锁双眉,独自倚靠在栏杆边上。
注释:
玉连环影:词牌名,此调谱律不载,或亦自度曲。
何处:何时。古诗文中表示询问时间的用语。
檐(yán)花:屋檐之下的鲜花。
屏山:屏风,因屏风曲折若重山叠嶂,或屏风上绘有山水图画等而得名。
阑干:同“栏干”。
《玉连环影·何处》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纳兰与他的妻子卢氏之间的深情厚爱,然而卢氏在年轻的时候就离世了。这首作品可以被认为是纳兰回忆过去的一种表达,他通过描绘女子的形象来自我陶醉。具体创作年份已经无法考证。 《玉连环影·何处》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小词的描述和解读。这首小词以细腻动人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凄清的场景。前半部分描写了室外的景象,描述了被风雨摧残的花儿和被淋湿的屋檐。后半部分转入室内,描写了屏风熏炉中的香已经燃尽,没有一丝温暖。整首小词透露出凄冷之意,表达了对柔弱之花被摧折的叹息,以及对自身命运无法掌控的悲哀。
这篇小词的结构层次分明,清晰地描绘了一个画面。先写室外的景象,再写室内的情景,最后点到愁怨之人。尽管篇幅短小,但却深入地表达了情感,展现了纳兰的才华。词的开头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问何时下起了这么大的雨,将花儿淋湿了。而那个惜花之人默默地看着那些被风雨摧残的花儿,无言胜有言。这首小词可以被视为纳兰对自身处境的婉曲表达,从中可以看出词人内心的悲凉之情。
《玉连环影·何处》赏析详情»
纳兰性德(1655-1685)是清代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纳兰词”在清代乃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在满汉融合时期,他所属的贵族家庭的兴衰与王朝国事有着密切的关联。尽管他曾侍从帝王,但他向往平淡的生活经历。他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上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他的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纳兰性德的词作《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流传至今,其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有意境,是他众多代表作之一。这首词表达了人生如初见般美好,为何秋风会悲伤画扇?人心本应不变,却常常易变。这些词句充满了深意,展现了纳兰性德独特的感慨和思考。
纳兰性德的生平中,他经历了家族的兴盛和衰落,也经历了个人的起伏和变迁。他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感慨。他的词作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心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纳兰性德的生命在1685年结束,他的早逝使他的词作更加珍贵。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纳兰性德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