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漫兴九首·其三》原文赏析

  • jué
    màn
    xìng
    jiǔ
    shǒu
    ·
    sān
  • [
    táng
    dài
    ]
  • shú
    zhī
    máo
    zhaī
    jué
    xiǎo
    jiāng
    shàng
    yàn
    lái
    pín
  • xián
    diǎn
    qín
    shū
    neì
    gēng
    jiē
    feī
    chóng
    zháo
    rén

原文: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相关标签:燕子抒怀组诗

译文及注释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熟知:深知,了解。
茅斋:茅屋。
绝:非常,极其。
低小:低矮。
江上:江边。
燕子:一种鸟类,常见于江边。
故来:常常来。
频:频繁,经常。

江上的燕子都明白我的茅屋过于低小,因此常常飞到这里筑巢。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衔:叼着。
泥:泥土。
点污:弄脏。
琴书:琴和书。
更:还。
接:追逐。
飞虫:飞行的昆虫。
打着:碰到。
人:指人类。

燕子衔来筑巢的泥弄脏了我的琴和书,它们还不停地追逐飞虫碰着了人。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

江上的燕子都明白我的茅屋过于低小,因此常常飞到这里筑巢。燕子衔来筑巢的泥弄脏了我的琴和书,它们还不停地追逐飞虫碰着了人。

在江边上,有一群燕子,它们都知道我的茅屋太低了,所以经常飞到这里来筑巢。燕子们用嘴巴衔来的泥巴,弄脏了我的琴和书,它们还不停地追逐飞虫,有时还会不小心撞到人身上。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译文详情»

赏析

这首诗以燕子频繁进入草堂书斋扰人的情景为主题。诗人通过细腻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燕子在茅斋内筑巢、衔泥、追捕飞虫甚至碰到人的活动。这些描写不仅凸显了燕子的可爱和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也表达了诗人在草堂困居时的烦恼和心绪不宁。诗中融合了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给人以亲切逼真的实感。诗句中虽未明言“不可人意”,但通过描绘景物,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这种心情。整首诗富有韵味,耐人咀嚼。通过对燕子扰人情景的描写,诗人抒发了远客孤居的烦恼和心绪不宁的感慨。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杜甫的照片
杜甫

杜甫(712-770)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他的字是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他出生在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汉族。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约有1400余首被保留了下来。他的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杜甫曾居住在成都。后世为了纪念他,在成都建立了杜甫草堂。杜甫的诗歌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包括政治、社会、自然和人生等方面。他的作品中也包含了对自己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表达。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在中国广为传诵,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阅读和研究。

猜您喜欢

春夜丹霞山乐说上人院坐雨

清代 廖燕

高斋添客坐,镫影隔长林。
一雨催春尽,千峰落磬深。
虬奔岩石火,寒逼草蛩吟。
莫厌通宵语,平生祇此心。

舟过清远峡望飞来寺

清代 廖燕

山寺隔烟水,舟人指古碑。
入云松影密,出峡磬声迟。
台阁峰能遍,神仙事可疑。
当年来去迹,岩下老僧知。

饮酒

清代 廖燕

万古此一时,天地为我宅。
纷纷各有求,何时免忧戚。
我心清且闲,顺逆等朝夕。
微酣意自佳,兴至境多适。
悠悠欲忘言,仰睇寒空碧(是《饮酒》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