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我本是崇台之女,当初被选为才人,扬眉入宫。自恃容颜如花,以为必定会受宠爱,却不知红颜渐渐凋谢却未曾得到幸福。自从离开宫阶之后,就像朝云一样消失了。每当回忆起在邯郸王宫的生活,就像是做梦一样。从此再也见不到君王了。因此常常彻夜不眠,愁坐到天明。
注释: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这是一首属于乐府旧题的诗。收录于《乐府诗集》卷七十三的《杂曲歌辞》中。萧士赟说:“《乐府遗声》中有一首《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说明古代确实有这样的事情。”邯郸: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位于今天的河北邯郸市。
崇台:也有作“丛台”。指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王宫,因为连续聚集在一起,所以称为丛台。位于赵国的都城邯郸(今天的河北邯郸市)内。《元和郡县图志》中写道:河东道邯郸县:“丛台,在县城内东北隅。”
扬蛾:也可以理解为扬眉,指美女扬起蛾眉的娇态。蛾:蛾眉。丹阙:指赵王的王宫。
凋歇:凋谢;衰败。
玉阶:用玉石砌成或装饰的台阶,也是台阶的美称。
朝云:用来形容巫山神女的事情。宋玉在《高唐赋》中写道:“我在巫山的阳光下,高丘的阻隔早晨是朝云,傍晚是行雨。”
深宫:指宫禁之中,帝王居住的地方。
明发:天亮。
《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李白的一首诗,题目为古乐府曲名。据《乐府遗声》记载,谢朓也有一首类似的诗,他说这首诗是为了表达自己作为臣子和妾室的沦落之感。李白借用了这个古乐府的题目,来表达自己的寄托和寓意。这首诗是在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李白游历邯郸(今属河北)时创作的。 《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创作背景详情»
读者在回忆和现实之间产生共鸣和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才人从入宫到离宫的心路历程,以及她对深宫生活的回忆,展现了她从得意忘形到失意苦闷的变化,同时也反衬了她目前厮养卒妇的艰难生活。诗人通过简洁而富有内涵的语言,巧妙地表达了才人的心理变化和对过去的思念,给读者留下了一些潜台词和想象空间。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才人的描写,展现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化,引发了读者对生活和命运的思考。
《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赏析详情»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