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人亡有此忽惊喜, 兀兀对之呼不起。
嗟余只影系人间, 如何同生不同死?
同死焉能两相见, 一双白骨荒山里。
及我生时悬我睛, 朝朝伴我摩书史。
漆棺幽閟是何物? 心藏形貌差堪拟。
去年欢笑已成尘, 今日梦魂生泪泚。
译文:
突然发现已失去的人有遗像感到很惊喜,用心的看着它终日相呼而不得一应。
感叹余生孤零零的一个人,为什么一起活着却不一起死呢?
一起死了还能够在地下相见,我们的白骨还可一起埋在荒山中。
等到投胎出生时悬挂着我的眼睛,看着你每天陪伴着我研究书画史书。
紧紧关闭的漆黑棺材是什么?心里面你的声容相貌跟实际的的差不多啊。
上一次的欢笑早已是很久以前,梦魂中偶念旧事,亦不禁流下泪水。
注释:
此:指遗像。
兀兀(wù wù):用心的样子。
对之:看着它。
嗟余:感叹余生。只影:孤零零的一个人。
悬我睛:本用伍子胥典,此处仅用其字面,悬挂我的眼睛。
摩书史:研究书画史书。
漆棺幽閟(bì):紧紧关闭的漆黑棺材。
差:差不多。堪:可以。拟:相似。
泪泚(cǐ):流下清泪。
《题春绮遗像》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是陈师曾为他的继室汪春绮所写的,全诗采用了白描的手法,情感起伏跌宕,是悼亡诗中的杰作。
诗的前两句表达了虽然人已经去世,但是仍然有遗像存在,可以每天都能面对面相对,这是一种喜悦的情感。然而,整天呼唤却得不到回应,转化为悲伤和失望。
接下来的三四句延续了前面的情感,表达了留下来的人如何苟活于世,问道“如何同生不同死”,表现出作者的痴迷和绝望。
五六句继续承接前面的情感,用真实而直接的语言,句法紧密,表达了即使同样死去,也无法相见,只能留下一双白骨埋在荒山之中。这六句之间的情感起伏很大,令人动容。
后六句则展开了一笔,极其深刻地描写了夫妻之间的深厚感情。悬睛一词本来是指伍子胥的典故,但在这里只是字面上的使用。虽然伊人已经逝去,但是她的声音、容貌和笑容仿佛还在,偶尔在梦中回忆起旧事时,也忍不住流下清泪。
整篇诗字字血泪,陈师曾可谓是情感深沉的人。
《题春绮遗像》赏析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