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曲歌辞。昭君怨》原文赏析

  • qín
    zhāo
    jūn
    yuàn
  • [
    táng
    dài
    ]
    bái
  • míng
    feī
    fēng
    mào
    zuì
    pīng
    tíng
    zài
    jiāo
    fáng
    yìng
    xīng
    zhī
    dāng
    nián
    beì
    gōng
  • céng
    zhuān
    fèng
    weí
    píng
    jiàn
    shū
    cóng
    dào
    huà
    zhī
    jiào
    peì
    tíng
  • shì
    jūn
    ēn
    báo
    zhǐ
    xiàng
    hèn
    dān
    qīng

原文: 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只得当年备宫掖,
何曾专夜奉帏屏。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相关标签:昭君怨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照片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祖籍是太原,但在曾祖父时迁居下邽,后来在河南新郑出生。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被世人称为“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因此被称为“诗魔”和“诗王”。他的诗作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政治时事、爱情离别等各个方面。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感情,深受人们喜爱。

白居易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曾担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等职位。然而,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享年74岁。他被葬于香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作。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

总结起来,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广泛涉及各个方面的题材,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他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但最终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他的诗作至今仍被人们传诵和赏析。

猜您喜欢

咏史诗。檀溪

唐代 胡曾

三月襄阳绿草齐,王孙相引到檀溪。
的卢何处埋龙骨,流水依前绕大堤。

咏史诗。故宜城

唐代 胡曾

武安南伐勒秦兵,疏凿功将夏禹并。
谁谓长渠千载后,水流犹入故宜城。

咏史诗。虞坂

唐代 胡曾

悠悠虞坂路欹斜,迟日和风簇野花。
未省孙阳身没后,几多骐骥困盐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