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廷用

周廷用(1482—1534)是明代湖广华容人,字子贤,号八厓。他在正德六年(1511年)中进士,后被任命为宣城知县。随后,他被提升为监察御史,负责巡视贵州地区。之后,他历任福建参政和江西按察使。
周廷用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文人,他的作品被收录在《八厓集》中。这部集子包含了他的诗歌、散文和其他文学作品。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为特点,被誉为明代文学的瑰宝。
关于周廷用的生平和死亡,具体的资料较为有限。根据现有的记载,他的出生年份是1482年,而去世的年份是1534年。然而,关于他的具体生平和逝世的细节,目前尚无更多的资料可供补充。 周廷用的诗词>>

朱友谅

朱友谅(?-923年)是广王朱全昱的儿子,被封为衡王。乾化元年,他被升为宣武军的节度使。友谅种植的瑞麦一茎长出了三穗,但太祖对此感到愤怒,因为当年宋州发生了大水灾。于是太祖罢免了友谅的职务,友谅被迫居住在京师。
太祖生病期间,朱全昱前来探望,两人相持恸哭。太祖决定释放友谅,让他返回东归。贞明二年,朱全昱因病去世。友谅被迁封为广王。然而,友谅的弟弟朱友能却发动了叛乱,友谅因此被废黜并囚禁在京师。
唐朝的军队入侵汴京时,友谅与友能、友诲一同遇害。 朱友谅的诗词>>

朱桂英

朱桂英朱氏,是仁和人,出生于陕西。她是陕西副使陈公洪范的副室。她清心修行,专注修真之道,精通金箓法术,被尊称为养诚道人。她著有《璚章阐旨》和《闺阁穷元》等书籍。她曾秘密寻找宝物,探索鸿蒙之秘,最终找到了玄珠于象罔之地。她与许迈别妇,先驾素麋,裴静降儿,终骖白凤。她拥有琼音之印信和方外之宝书,将其封存于金英之函和山中石室中。她升座演法,准备在华山迎接少女,并送三清于金岳。她有着发凌霄之想的愿望,不仅仅是纪录虚幻的声音。她还有许多奇闻传闻,引起了众多灵响的关注。 朱桂英的诗词>>

张泰

张泰(1436—1480)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出生于苏州府太仓,字亨父,号沧州。他与同乡陆釴、陆容并称为“娄东三凤”,在文学界享有盛名。
张泰于天顺八年(1464年)中进士,后任检讨官,后来升迁为修撰官。他一直保持着恬淡自守的生活态度,不追求权势和名利。
张泰的诗才被誉为亚于李东阳(李时中),他的诗作在弘治年间备受艺苑推崇,被誉为李怀麓、张沧州。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表达了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
除了诗歌创作,张泰的书法也备受赞誉。他的书法风格翩翩而可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张泰的作品有《沧州集》,这部集子收录了他的诗作和部分书法作品。这部作品集在当时备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和推崇。
张泰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被视为明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张泰的诗词>>

周忱

周忱(1381—1453)是江西吉水人,字恂如,号双崖。他在永乐二年考中进士,次年被选为书文渊阁的预读成员。后来,他参与修编《永乐大典》,并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
宣德五年,皇帝认为天下财政状况混乱,尤其是江南地区,希望能找到有才干的重臣前往整顿。在杨荣的推荐下,周忱被任命为工部右侍郎,负责巡抚江南地区并管理税收和粮食供应。他在任期间长达二十二年,经常摒弃随从,亲自巡视村落,了解民众的疾苦。他改革了税收制度,多次请求减免江南地区的重税负担。与苏州知府况钟一起反复计算,将苏州一府的赋税从原来的二百七十七万石减少到七十二万余石,并逐步在其他地方进行类似的减免。他的官职最终升至工部尚书,但仍然兼任巡抚。
周忱还有一部作品《双崖集》。他去世后被追谥为文襄。 周忱的诗词>>

周兰秀

周兰秀(明代)是一位女性。她在玉台画史扫叶山房石印本中被称为兰芳,在画史丛书中被称为兰秀。她的字是淑英,在列朝诗集中被称为弱英。她是吴江(今江苏吴江)周应懿的孙女,也是孙愚公的妻子。她的母亲是沈嫒,以其声香奁而闻名。兰秀继承了家族的学问,擅长吟咏,并有一些餐花遗稿。山阴王端淑对她的才华赞赏有加。她擅长绘画,尤其擅长写竹。她的作品包括《档李诗系》、《孙氏家乘》和《清画家诗史》等。关于她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暂时无法得知。 周兰秀的诗词>>

周思得

周思得(1359—1451)是浙江钱塘人,字养素,号素庵野人。他最初是跟随道士张宇学习道书的。后来在永乐年间被召至京城,成为成祖的随从,参与北征。他被授予履和养崇教弘道高士的称号,并担任管道录司事兼大德观的住持。他在去世后被追赠号通灵真人。 周思得的诗词>>

周衡

周衡,字士平,号养浩,是元末明初时期的无锡人。他在明初中举人,并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参加了京师会试。在会试中,他展现出了出色的才华,引起了明太祖朱棣的赏识。
由于他的才华和表现,周衡得到了明太祖的赏识,逐渐晋升为官职。最终,他担任了右正言的职位。右正言是明朝官制中的一个重要职位,负责处理各种政务和文书的起草。
除了他的官职,关于周衡的生平并没有太多的记载。我们无法得知他的具体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然而,通过他的官职晋升和与明太祖的关系,可以看出他在明初时期享有一定的声望和地位。
总结起来,周衡是元末明初时期的无锡人,他在明初中举人,并在洪武十三年参加了京师会试。由于他的才华和表现,他得到了明太祖的赏识,并最终担任了右正言的职位。尽管我们无法得知他的具体出生和死亡日期,但他在明初时期的地位和声望是不可忽视的。 周衡的诗词>>

周永年

周永年(1582—1647)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文人,出生于苏州府吴江,字安期,是一个有才华的诸生。他从小就显示出了才华,擅长制作义诗和文学作品,渴望在文学界有所成就。
随着年龄的增长,周永年开始关注时事,研究历史故事,希望能够有所作为。然而,他的生活却充满了坎坷和困难。由于战乱的影响,他被迫离开家乡,定居在吴中西山。尽管生活困苦,但他仍然坚持写诗,累计创作了数万首诗歌。
周永年的作品中,最为著名的有《邓尉圣恩寺志》、《吴都法乘》和《怀响斋词》。《邓尉圣恩寺志》是一部关于邓尉圣恩寺的历史记录,展示了他对历史的研究和记录能力。《吴都法乘》则是一部关于吴都的佛教传承的著作,展示了他对佛教文化的研究和理解。《怀响斋词》则是他创作的一系列词作,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总的来说,周永年是一位有才华的文人,他在生活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仍然坚持创作,并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他的才华,还反映了他对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和关注。 周永年的诗词>>

朱梦炎

朱梦炎(?—1378)是元末明初江西进贤人,字仲雅。他在元至正年间考中进士。明太祖召他居宾馆,并命他与熊鼎一起集古事,写成了名为《公子书》的质直语文,用来教导公卿子弟。洪武十年,他被任命为礼部尚书。他稽古右文,援古证今,能够剖析源流如指掌,他的文章详雅有据。
关于朱梦炎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文中没有提及,所以无法提供相关信息。 朱梦炎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