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智(1466—1491),字汝愚,号立斋,又号秋囦,出生于四川合州(今重庆市合川)。他在成化二十三年(1487)中进士,熹宗天启初年被追谥为“忠介”。
邹智十二岁时就展现出了出色的文才,然而家境贫寒,他只能焚烧木叶来继续学习三年。在成化二十二年(1486)的乡试中,他名列第一,立志要揭发奸邪之事。他曾上书明宪宗,建议亲近贤良,疏远宦官,罢免浮华冗杂的官员,广泛选拔风节高尚的臣子,注重经史之义理,以明圣学。
后来,邹智前往广东,听说理学大师陈宪章在新会讲学,他便前往拜师学习,从此他的学问更加精深。然而,弘治四年(1491)因病在官职上去世,年仅二十六岁。熹宗天启初年,他被追谥为“忠介”。
邹智的诗文大多以至性为主题,不加修饰。他著有《立斋遗文》五卷,这部著作被收录在《四库总目》中,并传世至今。
邹智的诗词>>
朱綝(字士林)是明朝初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出生于泰兴,是泰兴人。他在洪武年间以其才华出众的诗歌而受到朱元璋的赏识,被任命为云南的官员。
朱綝在洪武年间以诗累安置云南,这意味着他通过他的诗歌才华在政治上取得了成功,并被派往云南担任官职。云南当时是一个重要的边疆地区,朱綝被派往此地是为了巩固明朝在该地区的统治。
朱綝在云南期间,不仅在政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还继续发展他的文学才华。他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诗风,为云南带来了文化繁荣。他的诗歌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怀。
然而,朱綝的一生并不平静。他在洪武年间曾因与其他官员发生争执而被贬谪到云南,这也是他被派往云南的原因之一。此外,朱綝在云南期间还遭遇了一些政治风波和困扰,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云南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而努力。
朱綝的一生充满了辛酸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和政治的热爱。他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被后人称为“朱綝诗派”,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才华和奉献精神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成为明朝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
朱綝的具体出生和死亡年份目前无法确定,但他的一生经历和贡献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朱綝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