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1343-?),字安仲,出生于长乐沙堤,家境贫寒。年少时游历江湖,中年后隐居七岩山,过了二十多年的樵夫生活,自称“皆山樵者”。他擅长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文士一起创作,名声很高。诗人王曾为他写了《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已经六十岁的王恭因为儒士的推荐被任命为翰林待诏,负责修订《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参加了高级考试,获得了高第的成绩,被授予翰林典籍的职位。不久之后,他辞去官职回到了故乡。王恭的诗才出众,思维敏捷,一挥而就,他的诗风多以凄婉的情感表达为主,隐喻深刻。他是闽中地区的十大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以及《风台清啸》等作品。 王恭的诗词>>
刘城(1598—1650)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学者,出生于安徽贵池,字伯宗。他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诸生,但在清朝建立后,他多次被推荐却未能得到官职,最终选择隐居而过世。
刘城的著作包括《春秋左传地名录》、《峄桐集》、《古今事异同》和《南宋文范》等。《春秋左传地名录》是一部关于《春秋左传》中地名的研究著作,对于研究古代地理和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峄桐集》是他的文集,收录了他的诗文和文章。《古今事异同》是一部比较古代和现代事物的著作,探讨了古今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南宋文范》则是对南宋时期文学作品的研究和评述。
尽管刘城没有在官场上取得成功,但他的著作对于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有着重要影响。他的隐居生活也展示了他对于学术研究的执着和追求。刘城的生平和著作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明末清初时期学者的一扇窗口。
刘城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