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雍(1422—1478)是明朝时期的一位官员和文学家,出生于苏州府长洲,字永熙。他于正统七年(1442年)中进士,后被任命为御史。在巡按江西期间,他罢免了数十名贪墨吏员。
景泰时期,韩雍被提升为广东副使,后来又被任命为江西巡抚。他劾奏了宁王朱奠培的不法行为,但后来被宁王诬告,被剥夺了官职。然而,他后来又被任命为大理少卿,随后升迁为兵部右侍郎。
宪宗即位后,韩雍因被牵连而被贬官。当时,大藤峡地区的徭役和奴隶等民众发起了起义,于是他被任命为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并负责指挥军队进行镇压。后来,他又被提升为左副都御史,担任两广军务的提督。
韩雍具有才略,治军严明,但同时也容易引起谤议。由于受到中官的排挤,他最终选择退休。他留下了《襄毅文集》这部著作。
韩雍的诗词>>
郭谏臣(1524—1580),字子忠,号鲲溟,是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年,卒于神宗万历八年,享年五十七岁。
郭谏臣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中进士,后被授予袁州司李一职。在这个职位上,他目睹了袁州司李严世蕃的贪污行为,但他坚持持正不阿,秉公执法。因为他的正直和公正,他历任吏部主事,并多次上书陈谏,表达自己的词意正直。
郭谏臣的才华和品德得到了认可,他后来被任命为江西布政司参政。然而,不久后他被罢免,于是他返回故乡。后来,他被起用为郧阳巡抚,但在上任前去世。
郭谏臣是一位文学家,他的作品被收入《郭鲲溟集》四卷。根据《四库总目》的评价,他的诗歌风格婉约而雅致。除了诗歌,郭谏臣还可能有其他文学作品,但相关资料较少。
郭谏臣的诗词>>
李舜臣(朝鲜语:???,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他是李氏朝鲜时期的一位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
李舜臣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以勇猛善战而闻名,率领水军与日军进行多次激烈战斗,保卫了朝鲜的领土和人民。其中最著名的战役是1597年的珍岛海战。
在珍岛海战中,李舜臣率领仅有12艘舰船的水军,成功击败了日军的300余条船(包括战船133艘和后勤船200余条)。这场战役被视为朝鲜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胜利,也展示了李舜臣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
然而,李舜臣的英勇事迹终结于1598年的露梁海战。在这场战斗中,他不幸牺牲,享年53岁。他被追赠领议政,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之一,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同被尊崇。
李舜臣的谥号是忠武,他的一生充满了忠诚和武勇的精神。他的事迹被广泛传颂,成为朝鲜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李舜臣的诗词>>
袁黄(1533年—1606年)是明代思想家,出生于浙江嘉兴府嘉善县魏塘镇。他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其号“了凡”称之。晚年辞官后曾隐居吴江芦墟赵田村,故一作吴江人。
袁黄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者。他的代表作品是《了凡四训》,该书融会了道教哲学与儒家理学的思想,旨在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提倡记功过格,在社会上流传甚广。
关于袁黄的生平和思想,我们可以补充以下内容:
1. 出生和家庭背景:袁黄出生于明代,他的家乡是浙江嘉兴府嘉善县魏塘镇。关于他的家庭背景和父母情况,目前没有详细的资料可供参考。
2. 名字和字号的变化:袁黄的名字经历了一些变化。他最初的名字是表,后来改名为黄。此外,他还有字号庆远、坤仪、仪甫等。初号为学海,后改为了凡。
3. 辞官和隐居:袁黄在晚年辞去官职后,选择了隐居生活。他曾居住在吴江芦墟赵田村,也有一些资料将他归属为吴江人。
4. 《了凡四训》的特点:袁黄的代表作品是《了凡四训》,这本书融合了道教哲学和儒家理学的思想。它强调了个人修养和自我改过的重要性,提倡积善行好,从治心入手,以达到社会和个人的和谐。
5. 影响和传承:《了凡四训》在明代广泛传播,被视为一部重要的善书。它对后世的思想家和文化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引用和传承。
总的来说,袁黄是明代的一位思想家,他以《了凡四训》为代表的作品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的生平和思想成就为我们了解明代的文化和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袁黄的诗词>>
瞿汝稷(1548—1610),字元立,号那罗窟学人,幻寄道人、槃谈等,南直隶苏州府常熟(今属江苏)人。他是瞿景淳的儿子。由于父亲的荫庇,他先后三次调职,最终担任刑部主事,出任辰州府知府,后来又被任命为长芦盐运使,最终升至太仆少卿的官职。
瞿汝稷从小就显示出非凡的才智,广泛涉猎各种知识,记忆力也非常强。他对内外典籍有着深入的了解。万历三十年(1602),他将历代禅宿的法语汇集起来,编成了《指月录》三十卷,这本书在当时非常流行。
康熙十八年(1679),有一位名叫聂先的人,编写了《指月录》的续篇,共二十卷,以补充瞿汝稷的著作。
除了《指月录》,瞿汝稷还著有《石经大学质疑》、《兵略纂要》、《瞿冏卿集》等著作。
瞿汝稷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