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允文

俞允文(1513—1579)是明代苏州府昆山人,字仲蔚。他在年轻时未能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专注于诗文和书法的创作。他是嘉靖时期广五子之一,与其他四位文人一起被誉为当时文坛的佼佼者。
俞允文的诗文作品被收录在《俞仲蔚集》中。这部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优秀作品,展示了他的才华和文学造诣。他的诗文作品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景物、人情世故的感悟和思考。
除了诗文创作,俞允文还擅长书法。他的书法作品以行草为主,笔势遒劲有力,气韵流畅。他的书法作品在当时备受赞赏,被誉为一代宗师。
关于俞允文的生平和死亡,目前的资料较为有限。根据现有的记载,他出生于1513年,逝世于1579年,享年约66岁。他的具体生平和逝世细节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补充。 俞允文的诗词>>

袁敬所

袁敬所初人,传为江西人,出生年份不详。他在永乐初年流寓于常山的松岭地区。曾担任官职,具体职务为编修。袁敬所善饮酒,每当酒醉之时,便会书写陶渊明的《五柳图诗》。在完成书写后,他常常感慨万分,悲伤地吟唱并流泪。后来,袁敬所娶了一位寡妇作为妻子,但这位妻子不久后去世。袁敬所的死亡时间和其他相关信息不详。 袁敬所的诗词>>

虞堪

虞堪(约生于元末明初)是苏州府长洲人,字克用,号胜伯。他在元末时期选择了隐居不仕的生活。他家中收藏了大量的书籍,并亲自进行编辑整理。他擅长写诗,尤其擅长山水诗。在洪武年间,他被任命为云南府学的教授,并在任期间去世。他留下了一部名为《希澹园诗集》的作品。 虞堪的诗词>>

虞谦

虞谦(1366—1427)是明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官员。他出生在镇江府金坛,字伯益。虞谦擅长诗歌和绘画。
在洪武年间,虞谦以国子生的身份被任命为刑部郎中,后来被派往杭州府担任知府一职。在永乐年间初期,他被召回京城,担任大理寺少卿的职位。在仁宗时期,他晋升为大理寺正卿。
虞谦在审判案件时,总是追求公正和平等,他的判决总是力求公平。他在官场上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正直的性格。
虞谦在官场上一直任职,直到去世。他的著作有《玉雪斋稿》。 虞谦的诗词>>

臧懋循

臧懋循(1550—1620)是明朝湖州府长兴人,字晋叔,号顾渚。他于万历八年(1580年)中进士,后被任命为荆州府学教授,之后又调任南京国子监博士。然而,由于他的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他被人举报并被迫辞职。臧懋循以他的学识和才华而闻名,他编辑了《古诗所》和《唐诗所》,并编纂了《元曲选》,收录了一百种元人杂剧。此外,他还有一部作品名为《负苞堂集》。关于臧懋循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日期暂时无法提供。 臧懋循的诗词>>

张含

张含是陕西永昌卫人,字愈光。他在正德年间中举人,是一位文学才子。他与杨慎是少年时的同学,一直到老年时仍然保持着亲密的友谊,经常互相赠诗。他曾经拜李梦阳为师,与何昌友为好友。张含擅长写诗,他的作品有《禺山诗选》、《禺山七言律钞》、《禺山文集》等。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暂时无法提供。 张含的诗词>>

张和

张和(1412—1464)是明代苏州府昆山人,字节之。他在正统四年考中进士,不久后因病回到家乡,成为一位备受尊敬的学者。在景泰年间,他被任命为南京刑部主事,后来升至浙江提学副使的官职。他在读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文笔优秀。即使成为官员后,他仍然坚持不懈地学习,读《汉书》三十遍。他还有一部名为《筱庵集》的著作。
根据以上内容,可以整理补充如下:
张和生于1412年,出生地为苏州府昆山。他在正统四年考中进士,成为一名有才华的学者。然而,不久后他因病返回家乡,开始从事学术研究。他备受尊敬,吸引了许多学者前来向他学习。
在景泰年间,张和被任命为南京刑部主事,后来升至浙江提学副使的官职。尽管他成为一名官员,但他并没有停止学习。他读书有方,文笔出色,为文立就。
张和对学习的热情和执着可见一斑。即使成为官员后,他仍然坚持不懈地学习,读《汉书》三十遍。这种勤奋和毅力使他在学术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除了学术研究,张和还有一部名为《筱庵集》的著作。这部著作可能包含了他的一些文章、诗歌或其他文学作品。
张和于1464年去世,结束了他在学术界和官场上的辉煌生涯。他的学术成就和对学习的热爱使他成为明代学术界的重要人物。 张和的诗词>>

张筹

张筹,常州府无锡人,字惟中。生年不详,死亡时间也无具体记录。
张筹在洪武中年间,因为詹同的推荐,被任命为翰林应奉。后来,他被调到礼部担任主事,并奉诏与陶凯一起编纂《昭鉴录》,该书记载了汉唐以来的藩王事迹。
随着他在官场的晋升,张筹进入了礼部尚书的职位。他与宋濂一起制定了诸王妃丧服的制度。他对淹博的记诵非常熟悉,对历代礼文的沿革也有深入的了解。
然而,在洪武十年,张筹因为某些事情被罢官,被迫进行劳作。但后来他又恢复了官职,但不久又因为另外的事情被免职。关于他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情况,目前无法得知。 张筹的诗词>>

张名由

张名由(1526—1604)是明代文学家,出生于苏州府嘉定,原名凡,字公路。他通晓古今学问,对各种知识都充满好奇心。他的家庭住在安亭,拥有田地、房屋和仆人。然而,他一天突然决定放弃这一切,成为一个贫穷的读书人,专心致志地研究读书和谈论道德哲学。
张名由经常游历北方的燕、赵、齐、魏等地的郊外,参观古代战场,每次都会激发他的慷慨悲歌之情。他擅长写诗,并有自己的诗集。他的诗作充满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在他的一生中,张名由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深思熟虑的思想家。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被后人广泛传颂。他于1604年去世,享年78岁。 张名由的诗词>>

张紞

张紞(?—1403年),字昭季,富平县雷古坊中张村人。明洪武初,选拔为经明行修,为京兆教授。后历任东宫侍正、通政司左参议、通政使、布政司左参政等官职。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朝廷用武力平定了云南,朱元璋下诏派张紞主持云南政务。云南是一个聚居着20多个少数民族的地方,自然资源丰富,但文化教育落后,历来被中原统治者视为“蛮服”之地。
朱元璋对张紞寄予厚望,认为他是治理云南的合适人选。朱元璋在诏书中称赞张紞的忠诚和才干,希望他能够以忠诚为天,以诚信待人,为朝廷和云南的百姓谋福利。
然而,关于张紞的出生和死亡年份目前没有明确的记录。 张紞的诗词>>